【原文】
能薄飲食,忍嗜欲,節衣服,與用事僮仆同苦樂。
【譯注】
這句話的意思是,能夠控制飲食,忍耐嗜好與欲望,和童仆同甘共苦。
輯自《歙縣褒嘉里程氏世譜·壽文·奉賀致和程老先生六十榮壽序》。
【感悟】
徽商崇奉理學,理學中一些合理的理論,能約束人的行為,提煉人的修養,砥礪人的品格,特別是以“天理”為最高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的倫理觀,規范了徽商的商業行為,涵養了徽商的道德精神,對于徽商早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故事鏈接】
徽商在創業之初,能遵從天理,他們大多能克勤克儉,謹身節用,體現了艱難的創業精神。正是這種勤儉節約、矢志不移的創業精神,使得徽商不斷地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步步發展起來。
【延伸閱讀】
朱子說:“人的心中,如果天理能夠得以保存,那么人欲就會得到控制;如果人欲跟天理相比占了上風,那么天理就被消滅了。”怎樣才能做到寡欲?必須克服自己的私心。怎樣才能克服自己的私心?朱熹主張尊崇“理”,要以理來節制自己的欲望,努力克制自己的耳目鼻口之欲。
上一篇:《凜遺緒于前人克勤克儉,善貽謀于后嗣學禮學詩》原文解讀|譯文|感想
下一篇:《從事樸約,即不敢以侈美相奔趨》原文解讀|譯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