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
【譯注】
要想提高家里的門第需要為善,要想做好兒孫一定要讀書。這副楹聯言簡意賅道出了積善與讀書的重要性。
輯自倪國強編著《黟縣民間古楹聯集萃》。
【感悟】
良好的文化氛圍,在經商活動中的作用非同小可。而早期的徽州商人主要經營“文房四寶”及茶葉、木材等,可謂與文化有著不解的淵源。這一點是其他商幫不可比擬的。
【故事鏈接】
明代徽商黃崇德,是一位通經史的商人,起初他有志于舉業,后挾帶資金于外經商,一年之中盈利數倍,成為大賈。再如黃瑩、許秩、鮑鳴歧、閔世章等皆是儒商。
【延伸閱讀】
徽州楹聯“二字箴言惟勤惟儉,兩條正路曰讀曰耕”、“先王要道禮樂詩書,圣賢格言布帛菽粟”等,意在強調為善與讀書的重要性。
方志稱徽州“人文郁起,為海內之望,郁郁乎盛矣”。據康熙《徽州府志》記載,當時徽州有社學562所,縣塾5所,各家族的塾學就更多。徽州出現了“人物之多,文學之盛,稱于天下”的壯觀景象,以至“名臣輩出”。據統計,徽屬六縣中舉人者在明為298名,清有698名;中進士者,明有392名,清有226名。眾多子弟蟾宮折桂、游歷魁臺,在徽州流傳不少科舉佳話。如“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兄弟九進士,四尚書者,一榜十九進士者”;“一科同郡兩元者”等等。在氤氳儒學氛圍中崛起的徽商,自然與儒學有不解之緣,他們希望業儒入仕應是情理之事。
上一篇:《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養無限天機》原文解讀|譯文|感想
下一篇:《造橋梁,修道路,樂善好施,鄉人懷其德》原文解讀|譯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