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語出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詞見“東風夜放花千樹……”條引。度:次。驀(m ò)然:忽然。那人:指所愛的人。闌珊(shān):零落,將殘。這幾句詞的意思是:在觀燈的游人群里,我千百次地尋找,都不見她的影子,忽然間回頭一看,那人正在燈火稀落的地方站著呢。詞面上是寫觀燈,實際上顯然是有所寄托的。作者追求的是一個不同凡俗、自甘寂寞而又有些遲暮之感的美人,這所反映的是他自己在政治上失意以后,寧愿閑居,也不肯同流合污的品質。王國維曾引用這幾句詞(參見“昨夜西風凋碧樹……”條引),稱之為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須經過的“第三境”。比喻幾經周折或多次失敗之后,一個偶然的啟迪,遂使思路大開,獲得成功。后人常引用這幾句詞,或用其本意指尋人,更多的則是用作比喻。他,有時引作“她”。
例如
①酒會都快近尾聲了,姚茫早應該來了,方月返身過去,在逐漸稀疏的人群中找尋他。姚茫果然從一大群碧眼紅發的洋人當中,朝她舉了舉杯,咧嘴笑笑。“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姚茫顯然來了好一會了,他立在那兒,等著方月回頭去發現他,他知道她遲早會轉過頭來的。(摘自施叔青《窯變》)
②有一次我看到一個女同志排隊買到了小蛋糕,她站在路燈下那么高興。我突然想起辛棄疾的詞:“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們搞經濟也是一樣,尋了千百度,才尋到這種“窗口經濟”!(摘自陳祖芬《經濟和人——系列報告文學〈挑戰與機會〉之三》)
③“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我們回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所走過的路子,看到一個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的經濟管理體制正脫穎而出的時候,該是多么欣喜和自豪!(摘自重慶日報評論員《回頭看不是走回頭路》)
④向西月毫不掩飾地說:“你是學文學的,應該讀過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詞:‘……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突然才有詩意!”(摘自肖為《征婚》)
⑤“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頗有意境的詞句,但現在的濟南人恐怕已經很少會記起了。因為,闌珊的燈火已經走入了塵封的記憶。(摘自韓磊等《流光溢彩的濟南》)
上一篇:常建《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翻譯與賞析
下一篇:馮夢龍《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翻譯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