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處近山常足雨,聞晴曬曝舊芳茵.立秋日后無多熱》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住處近山常足雨,聞晴曬曝舊芳茵.立秋日后無多熱》是關于描寫《繪景狀物·季節時辰·秋冬》類的詩句。
依山而居,山雨連綿,雨水充足。雨過天晴,燦爛的陽光烘烤著往常碧綠的芳草。立秋之后,炎熱的天氣已不多,逐漸感覺身上的單薄夏衣已擋不住秋寒。這段日子,雖帶有盛夏的炎熱,但早晚卻感到寒涼。“生衣不著身”較為準確地反映了這一時節天氣的特征。“聞” 字用得巧妙,形象地說明山雨連綿,淅淅瀝瀝的雨聲總是在耳邊繚繞,乍然驟停,方知雨過天晴,它既表明多雨,又自然地銜接下文。
注: 曬曝 (shàpù),曬。 生衣,絹制的夏衣。 舊,往常。 茵,草名。
王建《秋日后》 《全唐詩》第3433頁。
上一篇:《眾草穿沙芳色齊,蹋莎行草過春溪.閑云相引上山去,人到山頭云卻低》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
下一篇:《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