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語出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詩曰:“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此詩寫泛溪而傷久客。《梁書·文學傳》:“籍除湘東王咨議參軍,隨府會稽。郡境有云門天柱山,籍嘗游之,或累月不反。至若耶溪賦詩,其略云:‘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當時以為文外獨絕。”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紹興縣南若耶山下。噪:蟲鳥鳴叫。逾(yú):越發(fā),更加。幽:深遠,僻靜。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山林里有蟬和鳥的叫聲,更顯得環(huán)境的寂靜和幽雅。《詩經(jīng)·小雅·車攻》:“蕭蕭馬鳴,悠悠旆旌。”《顏氏家訓·文章篇》:“《毛傳》曰:‘言不喧嘩也。’吾每嘆此解有致,籍詩生于此意耳。”詩人除了切身體察事物外,顯然是受了《詩經(jīng)》的啟發(fā)和影響。后人頗多效法,如“一聲啼鳥禁門靜,滿地落花春日長”(唐·王隨),“一鳩鳴午寂,雙燕語春愁”(宋·陳師道)等,都屬東施效顰,未見佳處;而王安石用其句入《鐘山即事》云“茅檐相對坐終日,一鳥不鳴山更幽”,世謂“點金成鐵矣”;唯杜甫“春山無伴獨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題張氏隱居二首》之一)稍有點味道。后人常引用王籍這兩句詩來描寫靜境。“逾”多誤引用“愈”。
例如
①芙蓉鳥鳴聲清脆婉轉(zhuǎn),使人置身于“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意境。(摘自黃海振《養(yǎng)鳥有益健康》)
②雖然已是秋暮,但山中氣溫還比較高。鳴蟬在樹,山鳥啁啾,此刻真正體會到了“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這兩句詩的妙諦。(摘自王充閭《三人行》)
③滿耳但聞蟬聲,“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我們現(xiàn)在進入的正是這種境界。這兒真是安靜極了。(摘自蔣永星《“廬結(jié)西郊別樣幽”——訪曹雪芹紀念館》)
④“稻田鳧雁滿晴沙,釣渚歸來一徑斜。”一羽飛禽作陪,溫庭筠的郊居多么愜意自在;“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以動襯靜,這是南朝王籍傾聽鳥鳴的感覺;“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由明月、落花、鳥鳴,帶人領略幽靜迷人的春山景色,一片生機。(摘自潘姝苗《塵世的鳥鳴》)
⑤這里沒有汽車、火車的笛聲,也沒有村舍的狗吠雞鳴。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只有連隊的號聲間或短暫地打破它的靜穆。(摘自孫菁陽《七月隨想》)
上一篇: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下一篇:“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什么意思,原詩出處,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