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所至,自有淺深,如草木之有大小,其類固有別矣。若不量其淺深,不問其生熟,而概以高且遠者強而語之,則是誣之而已。》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宋·朱熹《論語集注》,因材施教類名言句子
人的學術水平所達到的程度,自然有淺有深,如同草木的生長有大有小一樣。這兩類事物固然有區別,但道理一樣。如果不研究其學術水平的高低,不問其對有關知識是生疏還是熟悉,而都用一些深奧難懂的道理硬告訴他們,則是欺騙他們罷了。
《學者所至,自有淺深,如草木之有大小,其類固有別矣。若不量其淺深,不問其生熟,而概以高且遠者強而語之,則是誣之而已。》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句子出處:宋·朱熹《論語集注》,因材施教類名言句子
人的學術水平所達到的程度,自然有淺有深,如同草木的生長有大有小一樣。這兩類事物固然有區別,但道理一樣。如果不研究其學術水平的高低,不問其對有關知識是生疏還是熟悉,而都用一些深奧難懂的道理硬告訴他們,則是欺騙他們罷了。
上一篇:《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gou夠)率.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教人者必知至學之難易,知人之美惡,當知誰可先傳此,誰將后倦此.若灑掃應對,乃幼而孫弟之事;長后教之,人必倦弊.惟圣人于大德有始有卒,故事無大小,莫不處極.今始學之人,未必能繼,妄以大道教之,是誣也.知至學之難易,知德也;知其美惡,知人也.知其人且知其德,故能教人使入德.仲尼所以問同而答異,以此.》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