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或問:孔子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①,無乃非儉素之義與?曰:公此問甚好。慎修君子,寧失之儉素不妨。若論大中至正之道得之為,有財卻儉不中禮,與無財不得為而侈然自奉者相去雖遠,而失中則均。圣賢不諱奢之名,不貪儉之美,只要道理上恰好耳。
【譯文】有人問:孔子穿衣服,黑色的衣服配黑羔裘,白色的衣服配白鹿裘,黃色的衣服配狐裘,恐怕不合節(jié)約樸素的道理吧!回答說:這個問題問得很好。謹慎修德的君子,寧肯讓人指責(zé)過于儉素。若按大中至正的道理應(yīng)該做的事,有財力能夠做到卻節(jié)儉不合禮法,這與沒財力不能做還要奢侈去做的,相差雖然很遠,但不符合中道這一點卻是相同的。圣賢不避諱奢侈的名聲,也不貪圖節(jié)儉的美名,只要道理上恰到好處就可以了。
注釋
【注釋】①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語見《論語·鄉(xiāng)黨》。朱熹注:“緇,黑色。羔裘,用黑羊皮。麑,鹿子,色白。狐,色黃。”
上一篇:“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固是藏身之恕。有諸己而不求諸人,無諸己而不非諸人,自是無言之感。《大學(xué)》為居上者言,若士君子守身之常法,則余言亦蓄德之道也。
下一篇:聽言觀行,是取人之道;樂其言而不問其人,是取善之道。今人惡聞善言,便訑訑曰:“彼能言而行不逮,言何足取?”是弗思也。吾之聽言也,為其言之有益于我耳,茍益于我,人之賢否奚問焉。衣敝枲者市文繡,食糟糠者市粱肉,將以人棄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