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自堯舜以至于途之人,必有所以汲汲皇皇者①,而后其德進、其業成。故曰雞鳴而起,舜、跖之徒皆有所孳孳也②。無所用心,孔子憂之曰:“不有博弈者乎③?”懼無所孳孳者,不舜則跖也。今之君子縱無所用心而不至于為跖,然飽食終日,惰慢彌年,既不作山林散客,又不問廟堂急務,如醉如癡,以了日月,《易》所謂“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④”,果是之謂乎?如是而自附于清品高賢,吾不信也。孟子論歷圣道統心傳,不出“憂勤惕勵”四字,其最親切者,曰“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⑤”,此四語不獨作相,士農工商皆可作座右銘也。
【譯文】自天子以至于平民,自堯、舜以至于路途上的行人,必然有為了某種目標而急急忙忙努力追求的,此后德業才能長進,事業才有成就。所以說雞鳴而起,舜、跖之類的人都為了善或利這個目標在孳孳努力。對任何事都無所用心的人,孔子也憂慮地說:“不是有擲彩下棋的游戲嗎?干干也比閑著好啊!”害怕這些無所事事的人,成不了舜一類的人則會成為跖一類的人。現在這些君子,縱然無所用心也不至于成為跖一類的人,但是飽食終日,惰慢終年,既不做山林散客,又不問朝廷急務,如醉如癡,空度歲月。《易經》說“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難道就是如此嗎?這樣的人,還自認為自己屬于清品高賢之類的人物,我是不相信的。孟子論述歷代圣人道統的相傳,不出“憂勤惕勵”這四個字,意思就是要經受憂愁勞苦,要心存戒懼。孟子最懇切的教導是說:“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意思是說:“抬著頭考慮,白天想不明白,夜里接著想;幸好想通了,便坐著等待天亮后馬上實行。”這四句話,不僅對做宰相的,即使對士、農、工、商之人,都可以作為座右銘。
注釋
【注釋】①汲汲皇皇:急切,緊張貌。 ②“故曰雞鳴而起”二句:《孟子·盡心上》:“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③“孔子憂之曰”二句:《論語·陽貨》:“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④“君子進德修業”二句:《周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 ⑤“仰而思之”四句:《孟子·離婁下》:“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上一篇:人生在天地間,無日不動念,就有個動念底道理;無日不說話,就有個說話底道理;無日不處事,就有個處事底道理;無日不接人,就有個接人底道理;無日不理物,就有個理物底道理。以至怨怒笑歌、傷悲感嘆、顧盼指示、咳唾涕洟、隱微委屈、造次顛沛、疾病危亡,莫不各有道理,只是時時體認,件件講求。細行小物尚求合則,彝倫大節豈可逾閑?故始自垂髫,終于屬纊,持一個自強不息之心,通乎晝夜,要之于純一不已之地,忘乎死生。此還本
下一篇:圣人以見義不為屬無勇,世儒以知而不行屬無知;圣人體道有三達德,曰智、仁、勇;世儒曰知行只是一個,不知誰說得是?愚謂自道統初開,工夫就是兩項,曰“惟精”,察之也;曰“惟一”,守之也。千圣授受,惟此一道,蓋不精則為孟浪之守,不一則為想象之知。曰“思”曰“學”,曰“致知”曰“力行”,曰“至明”曰“至健”,曰“問察”曰“用中”,曰“擇乎中庸,服膺勿失”,曰“非知之艱,惟行之艱”,曰“非茍知之,亦允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