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君子立身行己,自有法度,此有道之言也。但法度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以來只有一個,譬如律令,一般天下古今所共守者。若家自為律,人自為令,則為伯夷、伊尹、柳下惠之法度。故以道為法度者,時中之圣①;以氣質為法度者,一偏之圣。
【譯文】君子立身行事,自有法度,這是很有道理的話。但法度自堯、舜、禹、湯、文、武、周、孔以來只有一個,就好像法令條文,是天下古今一般人共同遵守的東西。如果每一家自訂法律,每一人自有法令,這就是伯夷、伊尹、柳下惠之類人的法度了。所以說以道為法度的人,是任何時候都能按中道而行的時中之圣;以氣質為法度的人,就是一偏之圣。
注釋
【注釋】①時中之圣:時時都能按理行事的圣人。《中庸》第二章:“君子而時中。”朱熹注:“隨時而處中。”又“中無定體,隨時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
上一篇:堯、舜、周、孔之道如九達之衢,無所不通。如代明之日月,無所不照。其余有所明必有所昏,夷、尹、柳下惠昏于清任和,佛氏昏于寂,老氏昏于嗇,楊氏昏于義,墨氏昏于仁,管商昏于法。其心有所向也,譬之鶻鸼知南;其心有所厭也,譬之盍旦惡夜。豈不純然成一家人物?竟是偏氣。
下一篇:堯舜雖是生知安行,然堯舜自有堯舜工夫學問。但聰明睿智千百眾人,豈能不資見聞、不待思索?朱文公云:“圣人生知安行,更無積累之漸。”圣人有圣人底積累,豈儒者所能測識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