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良冶(yě):善于冶煉鑄造的工匠。裘(qiú):皮衣。良弓:善于制造弓箭的人。箕(jī):簸箕。父親會冶煉金屬,兒子就能觸類旁通,學會縫皮裝;父親會造弓,兒子就能依據原理,學會編簸箕。指家長的言行舉止,對子女具有很大的潛移默化作用。《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學矣。”
【例】古人說“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意思是說鐵匠鑄鐵以制器,其子必能綴裘以制衣;弓匠彎竹以制弓,其子必能屈柳以制箕。這是因為耳目濡染,觸類旁通,易于成材的緣故。(網文《梨園徽漢紹箕裘》)
又作〔良弓之子,先學為箕;良冶之子,先學為裘〕
【例】古人立法,常有事在此而意在彼者,如:良弓之子,先學為箕;良冶之子,先學為裘。婦子之學歌舞,即弓冶之學箕裘也。(清·李漁《閑情偶寄·習技·歌舞》)【提示】“冶”不要寫作“治”。
上一篇:《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以折閱不市》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良劍期乎斷,不期乎鏌铘;良馬期乎千里,不期乎驥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