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庚·直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直乃一節,未為全德。全德之人,能曲能直。不師全德,而蹈一節①。十圍之腹,不能納一吸之氣。徑尺之顱②,不能壓三寸之舌。毫端棘末③,在汝胸臆。汝不能訥,沖口逆突。出輒逆人,遂失顏色。顏色不懌④,內藏怨隙。談笑之間,遽成仇敵⑤。汝怨汝疾⑥,終身不汝釋。汝不早自責,何以安汝跡耶⑦?
【注釋】
①蹈:實行。
②顱(lu):頭。
③毫端:筆尖。棘:酸棗。棘末,即酸棗樹上刺的尖。二者都形容極細小。
④懌(yi):喜悅。
⑤遽(ju):急,驟然。
⑥疾:厭惡,憎恨。
⑦跡:形跡,指身體。
【譯文】
直是道德的一個方面,不是道德的全部。道德完美的人,能曲能直。不學習完美的道德,而只實行一個方面。十圍大的肚子,不能裝下一口氣。直徑一尺的腦袋,不能壓住三寸的舌頭。筆尖、酸棗刺的尖那樣細小的東西,裝在你的胸膛里。你不能說話笨一點,沖口就刺傷人。出口就刺傷人,就失去了和悅的臉色。臉色不喜悅,心內就隱藏著怨恨仇隙。談笑之間,很快就成了仇敵。對你怨恨,對你憎惡,終身不能原諒你。你不早自責,怎能使你自身平安呢?
上一篇:《謝惠連·目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下一篇:《張嵲·省箴》原文注釋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