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儀·圓硯銘》原文注釋與譯文
惡圓喜方,乃士之常。隨方而圓,以救其偏。方圓以時,有矩有規①。不失吾中,則方有時而不通。因以濟用,則圓有時而為重。故君子方以守之,圓以行之,本末相權②,而自通于規矩之外。夫是之謂深道之研③,而姑溪居士所以銘之而不疑。
【注釋】
①矩:古代畫方形的用具。規:圓規。隱喻法度。
②權:權衡。
③研:通“硯”。《后漢書·班超傳》:“安能久事筆研間乎?”
【譯文】
討厭圓滑,喜歡方正,原是士人的常情。要立足于方正,而有時圓通,用來補救方正的片面性。該方正的時候方正,該圓通的時候圓通,就像用矩來畫方形,用圓規來畫圓形一樣。不失我本心,則方正有時行不通。用來辦事,則圓通有時很重要。所以君子要有方正的操守,用圓通來行事,權衡輕重,而自會通融于規矩以外。這就叫做深明道理的硯臺,而我因此寫銘而不遲疑。
上一篇:《金農·團硯銘》原文注釋與譯文
下一篇:《錢大昕·圓硯銘》原文注釋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