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復流;滅禍不自其基,必復亂。
【注釋】
選自《國語·晉語一》。
基:開始。
【賞析】
寵妃驪姬一心想立兒子奚齊為太子,向晉獻公進讒言,中傷公子申生、重耳、夷吾謀逆不忠。三個公子為避殺身之禍,被迫逃亡異國他鄉。奚齊被立為儲君。晉獻公去世后,大臣里克、丕鄭想接納公子重耳(晉文公)為君,因此帶領三公子的黨羽作亂,殺死太子奚齊。大夫荀息立公子卓為君。里克又殺死了公子卓。太史蘇評論說:
“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復流;滅禍不自其基,必復亂。”
意思是:伐木不從樹根砍斷,一定會重新生出芽來;堵水不從源頭塞住,一定會繼續流淌;滅禍不根除禍胎,一定會再生出禍亂來。
太史蘇認為,晉獻公攻伐驪戎國,殺了驪戎的國君,卻留下他的三個女兒,這是禍亂的開始。正是由于獻公處置失當,斬草而未除根,最終釀成宮廷內亂,國家動蕩不安。
今天看來,太史蘇的話仍然深蘊哲理,發人深思。它告誡人們,消除禍患,必須有“除惡務盡”的決心和勇氣,一時姑息容忍,往往會造成無窮后患。
上一篇: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