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注釋】
選自《國語·周語上》。后人取名《召公諫厲王弭謗》。
防:阻礙,堵塞。
壅:壅塞,堵塞。
潰:決堤泛濫。
【賞析】
周厲王專權貪暴,百姓不堪其苦。大夫邵穆公上疏勸諫,周厲王不但不聽,反而派衛(wèi)巫四處監(jiān)視人民,凡有非議朝政,指責自己過失的均被殺掉。從此,人民路上相遇不敢交談,只能用眼神表示怨恨。厲王自以為得意,認為止住了民眾的非議。邵穆公卻認為,周厲王這樣做,只不過勉強堵住百姓的口罷了,并不能真正消除人民的意見。他再次勸諫說: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意思是:想堵塞民眾的口不提意見,比防止洪水還要危險。一旦河流堵塞,潰決泛濫,會傷很多人。堵塞民情也是這樣。
邵穆公認為,執(zhí)政者應該廣泛聽取民眾意見,不讓百姓說話是很危險的。善于治水的人,懂得開通河道,使水流通暢;要管理好國家,應該使民眾能夠暢所欲言。然而,周厲王拒絕接受勸誡,繼續(xù)暴政虐民,防止民眾表達意見。人民終于忍無可忍,起義反抗,將其趕下了王位。公元前842年,周厲王被放逐于彘地(今山西省霍州市)。
這是《國語》中非常有名的一篇。說明君主應該廣開言路,聽取人民意見,順應民情,執(zhí)政為民。反之,堵塞言路,暴政虐民,終將自取滅亡。
上一篇: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沃土之民不材,逸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