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
【注釋】
選自《管子·形勢》。
辭:推辭,拒絕。
【賞析】
管子的《形勢》篇從事物外部現象著手,論述事物發展的規律,在論及國家的為政之道和學習時,他說: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
意思是:大海不拒絕水流,所以能成就其浩大;大山不排斥土石,所以能成就其高峻。
管子認為,國家的治理和建設,離不開人才。因此,他用大海和高山為喻,表達“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的主旨。說明君主應該胸懷寬廣,識高見遠,始終保持虛懷若谷的態度,識人納人,廣攬人才。如果“明主不厭人”,愛惜人才,求賢若渴,就會像大海匯集眾水,高山累積土石一樣,薈萃起一大批人才。而一個人才濟濟、眾心如一的國家,是強大而不可戰勝的。同樣,如果“士不厭學”,有大海和高山一樣的情懷,善于廣博地學習和求取知識,兼收并蓄,就能成為一個學識淵博的有德行的圣人。
三國魏曹操《短歌行》中“山不厭高,海不厭深”的含義,即從管子“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一句演化而來。
上一篇:管子|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