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管子
管子(公元前725—前645年),名夷吾,字仲。即管敬仲。春秋初期潁上(潁水之濱)人,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哲學家。出身貧賤。經鮑叔牙推薦,被齊桓公任為上卿,尊稱“仲父”。在相齊的40年間,管子大刀闊斧地實行改革,富國強兵。對內發展工商漁鹽冶鐵;推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按土地好壞分等征賦;“作內政而寓軍令”,寓兵于民,擴大兵源;舉賢任能,制訂選拔人才的制度,士經三次審選,可為“上卿之贊(輔助)”。提出“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的論點,并把禮、義、廉、恥看做國之四維,認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改革之后的齊國,在軍事、政治、稅收、鹽鐵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國力大增。對外以“尊王攘夷”相號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齊國成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個霸主。
《漢書·藝文志》錄有《管子》八十六篇,后來佚失十篇,實存七十六篇。內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為主,兼有儒家、兵家、縱橫家、農家、陰陽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倫理、地理、教育等問題,是先秦時獨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雜家著作。
《管子》兼有戰國、秦、漢的文字,集有一批“管仲學派”的思想和理論,后人多認為非一人一時所作,但卻保存了管仲相齊的歷史資料和管仲的政治思想、經濟思想,是了解管仲其人的一部主要著作。
上一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