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既雕既琢,復歸于樸。
【注釋】
選自《莊子·山木》。
樸:樸素純真。
【賞析】
衛(wèi)國大夫北宮奢為衛(wèi)靈公征集原材料鑄造編鐘,經(jīng)過短短三個月時間,上下兩排編鐘就完成并掛在架子上了。王子慶忌見了問道:“你用什么辦法造成的?”北宮奢回答說:“我用純一之道來造鐘,不敢夾雜些個人的想法。”又說:
“既雕既琢,復歸于樸。”
意思是:經(jīng)過一番雕琢,最終還是要回到質(zhì)樸中去。
莊子以北宮奢鑄鐘,經(jīng)過一番雕琢,最終歸于質(zhì)樸為喻,提倡自然美,反對人為的雕琢。莊子繼承了老子的天道自然觀,他借北宮奢之口說的歸于質(zhì)樸,就是合于天道。莊子認為,真正的美,是天道本身,天道“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莊子·天道》)。
在這種美學思想的指導下,莊子否定一切具體的社會美(美音、美色、美譽、美辨、美言),否定儒家的禮樂、道德與文藝,認為“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五聲亂耳,使耳不聰”。他說:“純樸不殘,孰為犧尊;白玉不毀,孰為珪璋;道德不廢,安取仁義;性情不離,安用禮樂;五色不亂,孰為文采;五聲不亂,孰應六律。”認為一切人為的制度、道德、藝術(shù)都是對自然美(即本質(zhì)美)的破壞性的文飾,因而是丑的。
上一篇: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