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注釋】
選自《孟子·公孫丑上》。
贍:足,夠。
誠:真心實意。
【賞析】
孟子崇尚仁政德政,反對非正義戰爭,反對以武力壓服人。他說: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意思是:憑借武力使別人服從的,別人不是從內心誠服,而是力量微小,不足以反抗,被迫屈服;憑借道德使人服從,才是真正的心悅誠服。
孟子認為,武力不能服人,只能壓服人,只有仁德才能真正服人。憑借道德的力量推行仁義的人,一定要有很強盛的國力,就能稱王天下,如商湯僅憑七十里方圓的土地,就推翻了夏桀的殘暴統治,使天下歸順;周文王僅憑方圓百里的土地,就推翻了商紂王的殘暴統治,得到天下。又如孔子,以仁德之心普愛天下,得到了眾多弟子和志識之士的衷心愛戴。
反之,依靠強大的武力進行征伐的人,雖有可能稱霸諸侯,但必須具有很強的國力,迫使別人屈服。但這種屈服只是表面的、暫時的現象,并非心里佩服。如果不繼之以仁政德政來收服人心。被壓服的人隨時可能揭竿而起,為正義和尊嚴而戰。秦王朝以武力一統天下,不可謂不強大,但秦二世的殘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滿和怒吼。所以,在秦末農民起義的浪潮中,這個新興的一統國家很快就被淹沒了,留給人們的是一個深刻的歷史教訓。
上一篇: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基,不如待時。|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