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基,不如待時。
【注釋】
選自《孟子·公孫丑上》。
镃(zī)基:鋤頭。
勢:形勢,時勢。
時:農時。
【賞析】
齊國人公孫丑是孟子的弟子,他向老師請教齊國能否取得天下,孟子認為,與周文王統一天下相比,齊國取得天下易如反掌。因為商朝從湯(又名成湯)傳到武丁,圣賢的君主有六、七位,到商紂王時,商朝的傳統民俗、流行風尚、優良的政治傳統存留下來不少,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等一批賢人輔佐,所以周文王憑借方圓百里之地建立偉大功業,是相當艱難的。對于齊國來說,現在獲取天下的條件比周文王那時不知好了多少。孟子說: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strong>
意思是:即使有智慧,不如借時勢;即使有鋤頭,不如待農時。
孟子認為,齊國現在已經具備了獲取天下的條件,齊國的領土縱橫各千里,而夏、商、周三朝的疆土都沒有超過縱橫千里的;齊國的人口眾多,也是那些朝代趕不上的。所以,齊國不用再擴張領土,不用再增加百姓,只要真正施行仁政,就可以統一天下,沒有誰阻擋得了。
然而,時機作為事業成功的條件是很重要的,有時甚至可以起到關鍵作用。對于齊國來說,統一天下的時機現在已經到了。當前,百姓被暴政折磨得困苦不堪,饑餓的人不挑食物,口渴的人不挑飲料,而且,施行仁政的君王已經很長時間沒出現了。因此,如果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施行仁政,百姓就會歡呼載道,猶如從倒懸狀態下解救出來。所以,齊國只需付出古人一半的努力,就能收到古人一倍的功效。
上一篇: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