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因其強而強之,乃可折也;因其廣而廣之,乃可缺也。
【注釋】
選自《戰國策·燕策二》。
折:折斷,使失敗。
【賞析】
戰國時期,齊國是一個大國,國力強盛,它向南打敗了楚國,向西制服了秦國,韓、魏、燕、趙之師,可以任意驅使。當時蘇秦任燕相,了解燕國處境危險,一旦齊國揮戈北上,燕國就難保全了。蘇秦審時度勢,順勢而為,制定了對付齊國的策略:
“因其強而強之,乃可折也;因其廣而廣之,乃可缺也。”
意思是:齊國是強國,利用它的強大進攻宋國,讓他逞強,燕國就可以乘機打敗齊國;齊國是大國,利用它的大國野心吞并宋國,增加土地,燕國就可以乘機進攻、削弱齊國。
根據這個策略,蘇秦受命出使齊國,對齊王說:“我聽說有作為的國君,一定要討伐無道的昏君,攻打不義的國家。如今宋王箭射天神,鞭打地神,鑄造諸侯的人形,讓它們侍立在路旁的廁所里……這是天下最昏庸無道、不講信義的人,大王卻不去攻打他,豈不有損大王的英名。況且宋國的土地非常肥沃,進攻宋國,名義上為正義而戰,實際上可以得到許多好處,大王為什么不這樣做呢?”
齊王聽了蘇秦的挑動,覺得有理,便派兵滅掉宋國。燕王聽說后,立即與齊國斷交,并率領天下諸侯討伐齊國,戰而勝之,從而成就了燕王的聲名。
《老子》第三十六章說:“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呂氏春秋·恃君覽·行論》曰:“閔王以大齊驕而殘,田單以即墨城而立功。《詩》曰:‘將欲毀之,必重累之;將欲踣之,必高舉之。’其此之謂乎。”含意相同。
上一篇:無謀人之心而令人疑之,殆;有謀人之心而令人知之,拙;謀未發而聞于外,則危。|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至其衰也,駑馬先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