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注釋】
選自唐·韓愈《師說》。
不必:不一定。
術業:學術和技能。
專攻:專門研究,專長。攻,研究。
【賞析】
韓愈在《師說》中倡言“師道”,批評了士大夫之流恥于從師的不良風氣,在強調為什么要從師學習時,他說: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意思是: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強。因為掌握知識學問有先有后,學術修業各有專長罷了。
韓愈認為,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不一定比學生強。因為掌握知識學問有先有后,各人的知識結構、專業特長也不一樣,所以,他人之所長或許正是己之所短,他人之所短或許正是己之所長。以他人之所長補己之短,他可以為我的老師;以己之所長補他人之短,則我可以為他的老師。這個道理,早在春秋時代,作為教育家的孔子就認識到了。《論語·子張》篇中子貢說孔子:“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孔子自己也說:“三人行,則必有我師。”孔子不僅這樣說,也是這樣身體力行的。據記載,孔子曾向郯國(在今山東郯城縣)的國君請教少皞氏(傳說中的古代帝王)時代的官職名稱,向周敬王時的大夫萇弘請教古樂、向魯國的樂官師襄學習彈琴,還曾向老聃(老子)請教過周禮。圣人孔子尚且向人請教自己不懂的東西,更何況一般的凡夫俗子呢!
所以,為師與為學者之間的關系其實是相對的,老師與弟子的角色也可以相互轉換。自己不懂的地方,向老師請教,懂了之后,又可以為人之師了。
上一篇: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