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讓王》記載:原憲在魯國。房子上漏下濕,可是還是弦歌不止。子貢穿著華麗的衣服,坐著高頭大馬拉的車子去看望他,說:“先生何病?”原憲回答說:“憲聞之,無財謂之貧,學而不能行謂之病。今憲。貧也,非病也。”子路逡巡而有愧色。
本段大意:儒家提倡安貧樂道,原憲生活那么困難,可是他還不停地弦歌,說明他所奉行的正是儒家之道。相反,他認為子貢肥馬輕裘,并不合于儒家之道,所以他說他是“貧”,不是“病”。這是對子貢的嘲諷,所以使子貢很難堪。病:這里指“道”行不通而陷于困境。本條大意:學的東西不能實行,這才是“病”。意思是:我行的正是所學的道,而你所行的卻不是所學的道,我沒有“病”,而“病”的恰恰是你。本句后世用法:強調學以致用,否則就是大缺點。
上一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
下一篇:《學而優則仕.》是什么意思,出處是出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