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釣臺移柳,非玉關之可望;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
【注釋】
選自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序》。
釣臺:在武昌西北。
移柳:借指故鄉的樹木。移,楊樹。
玉關:即玉門關,在甘肅敦煌縣西北。
華亭:在今上海市松江區境,為陸機家鄉。陸機的故宅在這里。
唳:鶴鳴。
河橋:在河南孟縣南,是陸機被害的地方。
【賞析】
庾信奉南朝梁元帝之命,出使西魏,不幸被拘,命運多舛,尤其屈仕西魏、北周,令其愧疚縈懷。羈留北方,內心更是充滿家國之思,鄉關之望,痛苦萬分。他在《哀江南賦·序》中充分表達了這種悲戚的情感:
“釣臺移柳,非玉關之可望;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strong>
意思說:武昌釣臺的楊柳樹,不是在玉門關能望見的;華亭的鶴鳴聲,豈能在河橋聽到。
句中“釣臺移柳”,借指故鄉的樹木。典出《晉書·陶侃傳》:陶侃鎮守武昌時,曾令諸營士兵種柳并進行考核。庾信銳,釣臺的楊柳不是玉門關可以望見的,表達的是自己羈留北方,哪里能望見故鄉的樹木呢!華亭是陸機的家鄉,在今上海市松江縣境內。河橋是陸機、陸云遇害的地方。陸機、陸云曾在成都王司馬穎處任職,司馬穎進攻長沙王時,派陸機都督前鋒軍事,結果陸機在河橋戰敗,受到盧志的讒毀,與其弟陸云同時被司馬穎殺害?!妒勒f新語·尤悔》記載說,陸機臨刑前感嘆道:“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意思說,想聽華亭的鳥鳴,是再也不可能了。作者借用“華亭鶴唳”不可聞這個典實,表明自己身在異國,和陸機一樣,再也不能回到江南故國,也聽不到故鄉的鳥鳴了。
“釣臺移柳”不見,“華亭鶴唳”難聞,都是用典,但因為與作者懷念家國的悲哀息息相連,切情切境,故產生了極大的情感沖擊力,令人心生同情,體會到他那份懷念故國、思鄉難歸、悲苦欲絕的復雜感情,以及暮年境況的凄涼。
庾信中年遭逢喪亂,晚年流落異方,屈身仕北,愧恨縈心的悲痛之情,如海底暗流,奔突激蕩,即使處處用典,那郁勃哀婉之氣,仍然流注于字里行間,不能自已,自有一種回腸蕩氣的力量。所以,歷代文論家均認為,庾信的駢文集六朝之大成,他的《哀江南賦·序》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挺立文苑,長綠不凋,歷來受到人們贊譽和稱賞。
上一篇:畏南山之雨,忽濺秦庭;讓東海之濱,遂餐周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一寸二寸之魚,三竿兩竿之竹。|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