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衰為盛之終,盛為衰之始。
【注釋】
選自南朝·齊張融《白日歌·序》。
盛:興旺,興盛。
終:結束,完結。
【賞析】
南朝齊詩人張融寫了首《白日歌》:“白日白日,舒天昭輝。數窮則盡,盛滿而衰。”白日即太陽。日中以后,太陽光由盛而衰,到落山時,由明而暗,直至黑夜;第二天早晨,太陽從東方慢慢升起,由暗而明,由弱而盛,到中天的時候,達到鼎盛。所以他在詩序中寫道:
“衰為盛之終,盛為衰之始。”
意思說:衰弱是興盛的結束,興盛是衰弱的開始。
盈與虧、盛與衰是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矛盾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必然互相轉化。《史記·田叔列傳》說:“夫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也。”謂事物繁盛以后將逐漸衰落,是一種自然的客觀規律。張融由此受到啟發,進一步從太陽的循環往復中總結盛衰相依的關系,揭示了事物運動發展的辯證規律,充滿哲理的敏感和睿智的火花。
當然,這種盛衰的變化,必然是一個逐漸的、由量變的積累而導致的質變過程。
上一篇: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