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順籠檻以俯仰,窺戶牖以踟躕;想昆山之高岳,思鄧林之扶疏;顧六翮之殘毀,雖奮迅其焉如?
【注釋】
選自東漢·禰衡《鸚鵡賦》。
籠檻:鳥籠和門檻。
窺:偷看,偷窺。
戶牖(yǒu):門窗。
踟躕(chíchú):徘徊。
昆山:即昆侖山。此處泛指高山。
鄧林:古代神話傳說,夸父追日渴死,丟下手杖化為鄧林。此處泛指深密的樹林。
扶疏:枝葉茂盛。此處形容樹林茂密。
顧:回頭看。
翮(hé):鳥羽。
焉如:往哪里去,何往。
【賞析】
禰衡為人性氣高傲,行為狂放,不媚權貴,不入流俗。禰衡生命短暫,超群的才志無法施展。所以他在《鸚鵡賦》中,巧妙地以鸚鵡自況,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生不逢時的遭遇:
“順籠檻以俯仰,窺戶牖以踟躕;想昆山之高岳,思鄧林之扶疏;顧六翮之殘毀,雖奮迅其焉如?”
意思是:溫順地在籠檻里隨人俯仰,偷窺窗外的天地而猶豫徘徊;向往西北故鄉的高山,思念那深密自由的樹林;回看自己殘毀的羽毛,雖想疾飛又能到哪里去呢?
禰衡轉到江夏后,與黃祖的兒子黃射友善。一次黃射宴請賓客,有人獻了一只色彩斑斕的鸚鵡。黃射希望禰衡為這只鸚鵡寫篇文章,禰衡便作了這篇《鸚鵡賦》。
《鸚鵡賦》以物寓意,擬人寫鳥,以鳥自況,通過鸚鵡遭難的描寫,象征作者自己不幸的身世和人生憂患,亦物亦人,物我相融,不能截然分離。本句中,表現鸚鵡身陷籠檻之中,卻時時刻刻向往自由翱翔的“昆山”、“鄧林”,表達了思鄉念親的痛苦,亦有志趣難酬的悲嘆。更無奈的是,鸚鵡雖欲奮飛而去,然而羽翼殘毀,振翅難飛,美好的愿望無法實現。鸚鵡的這種不幸境遇,寓意了作者幾經轉送,任人擺布,不滿現實卻又無法掙脫,因而被迫屈心順從的人生悲劇。這里,所賦之物與所寓之情契合無間,水乳交融,表面上字字在寫鸚鵡,本質里處處在寫禰衡自己,這就恰當而委婉地抒泄了作者身世坎坷,遭遇不偶,有才無時的怨憤和不平。
《鸚鵡賦》膾炙人口,不僅充分展現了物象之美,而且字里行間激蕩著一種動人心魄的精神力量,這在當時和后世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禰衡之后,后世詠鳥托志的賦作不少,如晉代張華的《鷦鷯賦》、唐代高適的《鶻賦》、杜甫的《雕賦》,大都沿襲了《鸚鵡賦》的創作思路。
上一篇:燕君市駿馬之骨,非欲以騁道里,乃當以招絕足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嘆音;鐘儀幽而楚奏兮,莊舄顯而越吟。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