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注釋】
選自漢·司馬遷《史記·魯周公世家》。
沐;洗頭發。
捉發:提起頭發。
吐哺:吐出口中咀嚼的食物。
【賞析】
周公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曾經輔助武王剪滅商紂王,建立周朝。周建立兩年后,武王病逝,其子成王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擔心天下叛亂,就代行王權,主持治理國家。周公攝政期間,為了新建王朝的長治久安,兢兢業業,待人謙卑,唯恐失掉天下賢人。所以司馬遷在《史記·魯周公世家》中引周公的話說:
“我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
意思是:我洗一次頭常三次提起頭發,吃一頓飯常三次吐出食物,頻頻接待來訪的客人,唯恐失禮,失去天下賢能之士。
周公禮賢下士,尊重人才的人格精神,受到孔孟儒家學派的大力推崇,被尊為一代圣人。
周公攝政期間,成王的三個叔叔,管叔、蔡叔、霍叔陰謀陷害周公,誣蔑周公篡權。周公于是避居于都城之東,不問政事。后來,成王明白了真相,悔而迎回周公。管叔、蔡叔、霍叔懼怕周公報復,便挾持商紂王之子武庚公開反叛。周公奉成王之命東征,殺掉管叔,處死武庚,流放蔡叔,平息了叛亂。這次平叛意義十分重大,不僅鞏固了文王、武王開創的基業,還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成周盛世。
待成王長大成人,周公便還政于成王,自己回到臣子的位子上,恭敬謹慎地輔佐成王。當時,周朝的官制和各級組織還沒有制度化,周公又領導制訂了成周時代的禮樂文化制度。所以,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認定周公是兩周文明的締造者,對周公無限欽慕。周公的言行成為古代政治家的一種美德,受到后人景仰。后世一些有志向的政治家,也以周公的勤政精神勉勵自己。三國魏曹操《短歌行》中有“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詩句,就是以學習周公吐哺的精神,抒發自己思賢若渴的心情。
上一篇:狡兔死,走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