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歲暮兮不自聊,蟪蛄鳴兮啾啾。
【注釋】
選自淮南小山《招隱士》。
王孫:尊稱語。漢代王逸說本文是招屈原的,屈原是王室的后裔,所以稱王孫。也可能秦漢時的隱者大都是貴族后裔,所以用來泛稱隱士。
萋萋:茂盛的樣子。
不自聊:無聊的意思。
蟪蛄(huìgū):秋蟲名,又叫寒螀。
啾啾:蟲鳴聲。
【賞析】
楚辭《招隱士》,一說為“閔傷屈原”之作,一說為淮南王劉安入朝,其賓客怕他被害,作此賦勸他盡早從險惡的宮廷斗爭中抽身而出。但從內容上看,理解為招一位游隱山林不歸的“王孫”,似乎更恰當些。
作者先以深切憫傷之情,描繪出一幅冷森險怪的山林景象:桂木叢生的幽谷中,糾曲的樹枝如蛇相纏,峻高的險崖俯臨著湍急的溪流;山氣凄迷,猿猴虎豹的嘯嗥聲在山谷間陣陣回響。而一位王孫,就在這荒寂幽森的山林里久久淹留:
“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歲暮兮不自聊,蟪蛄鳴兮啾啾。”
意思是:王孫隱遁山中不歸,春草萋萋,又一年過去了,你該多么寂寞無聊啊,陪伴你的只有秋蟲的鳴聲。
上承憫傷之意,作者用景物映襯的筆法,表達對“隱士”長往不歸的懷念和憂心,情感自然,不著絲毫人工痕跡。如“春草生兮萋萋”一句,以冬去春來、江南草長的景象,引發人們對伊人的惆悵和牽念。句中,作者沒有用顯露的字詞刻意抒情,而以萋萋芳草的綿綿不絕為喻,讓人體會到情思和牽念的悠遠綿長;接著又以寒蟬的哀哀悲音,烘托秋盡草衰,年復一年,王孫不歸的寂寥,更于牽念之中,平添了幾多凄清和愁苦。
南唐后主李煜《清平樂》詞中有“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的名句,大約就是從這句“春草生兮萋萋”的意境中化用而來。
上一篇:晉文親其仇,而強伯諸侯;齊桓用其仇,而一匡天下。|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望中庭之藹藹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歲兮,懷郁郁其不可再更。|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