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昔日之所無,今日有之不為過;昔日之所有,今日無之不為不足。
【注釋】
選自明·劉基《司馬季主論卜》。
【賞析】
劉基的《司馬季主論卜》通過寓言的形式,發表議論,闡述了一切事物無不向其對立面轉化的辯證觀點。
“昔日之所無,今日有之不為過;昔日之所有,今日無之不為不足。”
意思說:過去沒有的,今天有了不為過;過去有過的,今天喪失了也很正常。
作者認為,世間萬物都在運動著、變化著,向著它的對立面轉化,過去的顯赫,很可能轉化為今天的衰落,過去的貧窮,也很可能轉變成今天的富有。他舉例說:“是故碎瓦頹垣,昔日之歌樓舞館也;荒榛斷梗,昔日之瓊蕤玉樹也;露蠶風蟬,昔日之鳳笙龍笛也;鬼磷螢火,昔日之金缸華燭也;秋荼春薺,昔日之象白駝峰也;丹楓白荻,昔日之蜀錦齊紈也。”意思說:你看那些碎瓦斷墻,不就是過去的歌樓舞榭;那些荒樹殘枝,不就是過去盛開奇花異草的園林,那些蟋蟀和蟬兒鳴叫的地方,不就是過去龍笛鳳簫演奏的場所;那些閃爍著鬼磷螢火的荒野,不就是過去金燈生輝、華燭礙月的大廈;那些吃苦菜、薺菜的人,不就是從前吃象白駝峰那種美味佳肴者的后代;那些長滿了丹楓和白荻的寒郊,不就是過去生產華貴蜀錦和齊紈的鬧市么!
這些互相轉化的事實表明,事物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是不可阻擋的客觀規律,因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所以,過去沒有的,如今有了,這并不為過;過去有的,如今喪失了,那也不為不足。作者由此推論,一個政權,由興盛走向衰落,甚至被新生的力量取而代之,也是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不必大驚小怪。所以,劉基的這些觀點,是在為新興的革命力量鳴鑼開道,提供理論根據,因而是進步的、積極的。
元末農民起義爆發后,劉基應朱元璋之邀出山,參贊軍務,成為朱元璋的重要謀臣,為明王朝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上一篇:蓄極則泄,悶極則達,熱極則風,壅極則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無往不復。|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或問作詩中正之法,四溟子曰:貴乎同不同之間,同則太熟,不同則太生,二者似易實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