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蓄極則泄,悶極則達,熱極則風,壅極則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無往不復。
【注釋】
選自明·劉基《司馬季主論卜》。
蓄:蓄積。
悶:據涵芬樓所藏明刊本,應為
壅:堵塞。
靡:否定詞。無,沒有。
【賞析】
元代末年,劉基任江西高安縣丞、江浙儒學副提舉等職。因受排擠,辭官歸隱,寫了一部寓言體散文《郁離子》。作者善于通過文中的藝術形象,對元末的暴政和世風進行批判。這篇《司馬季主論卜》節選自《郁離子·天道篇》。秦朝滅亡以后,東陵侯邵平被廢黜,流落到長安以種瓜為生。他向漢初以占卜聞名的司馬季主問卜,說道:
“蓄極則泄,悶極則達,熱極則風,壅極則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無往不復。”
意思說:蓄積滿了就要宣泄,閉悶久了就要通氣,太熱了就會刮風,壅塞多了就會流暢。一冬一春之間,不會總是屈而不伸;事物有起有伏,沒有只去不回的。
句中講的六件事,都是人們習見的物極必反的自然現象:如水存蓄過多就要渲泄,人郁悶久了就要通達,天太熱了就會刮風,河流壅塞多了就會開通;一冬一春之間,不會總是屈而不伸;事物有起有伏,不會總是有去無還。作者借這六種自然現象,表達自己對自然、人生的哲理思考:萬物都在運動著、變化著,不會永遠停留在一個位置上,也不會永遠固定在一種形態中。而且,它們無不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如果事物不運動了、靜止了,事物的生命也就結束了。
上一篇:死生,晝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昔日之所無,今日有之不為過;昔日之所有,今日無之不為不足。|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