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蓋以俗為雅,以故為新,百戰百勝……此詩人之奇也。
【注釋】
選自宋·黃庭堅《再次韻楊明叔并序》。
以故為新:使用前人的陳言,尤其是用非詩化的成語和冷僻的典故來增強詩歌語言的新鮮感。
【賞析】
黃庭堅在《再次韻楊明叔并序》中,談及詩歌詞語運用時,強調說:“蓋以俗為雅,以故為新,百戰百勝……此詩人之奇也?!碧K軾也說過相同的話,他在《題柳子厚詩》中說:“詩要有為而作,用事當以故為新,以俗為雅?!彼?,“以俗為雅”、“以故為新”成了宋代兩位文學大家不約而同的藝術原則:
“蓋以俗為雅,以故為新,百戰百勝……此詩人之奇也。”
意思說:大概以俗事俗物俗語寫詩,以及在詩中使用前人陳言,以帶來新鮮感,而且每次都能取得突出效果的……這就是詩人了不起的才能。
本句說的“俗”,涉及字、韻、句、意四個方面。“忌俗”是歷代詩家一再強調的。宋人魏慶之《詩人玉屑》卷五:“陳參政(去非)少學詩于崔()德符,嘗問作詩之要。崔曰:凡作詩,工拙所未論,大要忌俗而已。”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學詩先除五俗:一曰俗體,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韻”。元代楊載《詩法家數》:“詩之忌有四:曰俗意,曰俗字,曰俗語,曰俗韻?!泵鞔顤|陽《麓堂詩話》:“秀才作詩不脫俗,謂之頭巾氣;和尚作詩不脫俗,謂之?餡氣;詠閨閣過于華艷,謂之脂粉氣。能脫此三氣,則不俗矣?!钡K軾、黃庭堅等大家,卻不一概地反對俗,而是主張“以俗為雅”?!耙运诪檠拧庇袔追N情況:
(一)采用方言、俗語、俗諺入詩,杜詩被認為是這方面的杰出代表。宋僧惠洪《冷齋夜話》說:“句法欲老健有英氣,當間用方言為妙。如奇男子行人群中,自然有脫穎不可干之韻。老杜八仙詩序李白曰:‘天子呼來不上船。’方俗言也,所謂襟紉是也?!币庵^一個披發左衽的奇士(喻方言俗語),突然出現在一群謙謙揖讓的賢人(喻典雅的純詩語言)之中,反顯得超凡脫俗。這里,方言俗語的使用不僅使詩歌樸實和富有生活氣息,而且是使詩歌充滿力量(健)和生命(氣)的有效手段。這種認識在宋代十分普遍,如北宋蔡絛《西清詩話》提出,詩當“間用”俗語,北宋周紫芝《竹坡詩話》引蘇軾語“街談巷議,皆可入詩,但要人熔化耳”。
(二)采用具有民間文學性質的歇后語或借代字。南宋葉夢得《石林詩話》載,蘇軾、黃庭堅都對歇后語入詩有興趣。借代字的使用更為宋人注意,北宋佚名《漫叟詩話》載陳本明話說:“前輩云作詩當言用,勿言體,則意深矣?!北彼位莺椤独潺S夜話》亦是:“用事琢句,妙在言用,而不言其名耳。”如黃庭堅《題竹石牧?!酚幸庥谩皪槑V”代山石,“觳觫”代牛。這種用法,與俄國形式主義批評家提出的文學“陌生化”手法如出一轍,施克洛夫斯基在分析托爾斯泰的作品時說:“故意不說出熟悉物品的名稱,使熟悉的也變得似乎陌生了。他描繪的物品像是第一次看見一樣,描繪的事件也像是第一次發生的那樣?!边@可以看作是對宋人“妙在言用”的最好注釋。
(三)采用官府公文中的套語,如南宋楊萬里《誠齋詩話》把用“法家吏文語為詩者”歸入“以俗為雅”一類。蘇軾詩“避謗詩尋醫,畏病酒入務”,黃庭堅詩“舊管新收幾妝鏡”,都是典型的吏文書語。
“以故為新”指的是:在詩歌創作中,使用前人的陳言,尤其是使用非詩化的成語和冷僻的典故,來強化詩歌語言的新鮮感。唐人也在詩歌中使用成語典故,但這些成語典故已經在歷代詩人的沿用剔擇中成為一定情感和意義的詩化語詞了。宋人提倡和使用的,多是被摒棄于唐詩語詞系統外的陳言:(一)經語,即儒家經典中的詞語。南宋楊萬里《誠齋詩話》認為:“詩句固難用經語,然善用者,不勝其韻?!?二)《史記》、《漢書》中的詞語?!锻踔狈皆娫挕芬S庭堅語說:“作詩使《史》《漢》全語為有氣骨?!?三))稗官小說語。許尹《黃陳詩注序》稱黃庭堅和陳師道寫詩是“虞初稗官之說,雋永鴻寶之書,牢籠漁獵,取諸左右”。(四)禪語。范季隨《陵陽先生室中語》記韓駒言:“古人作詩多用方言,今人作詩復用禪語,蓋是仄陳舊而欲新好也?!?/p>
宋人認為,這類出自經、史、子(小說、佛典)部的非詩語詞,以詩的語言形態出現在典雅的詩歌中,會產生一種新奇陌生的效果。由于突破了唐詩語詞系統并跨越詩歌與學術兩種不同經驗領域,這類非詩化的陳言便能造就詩歌“不勝其韻”的魅力和充滿力度的“氣骨”。
“以俗為雅”、“以故為新”,是宋人尋求語言革新,變習見為新知的手法。但以黃庭堅為首的江西詩派將“以故為新,以俗為雅”作為對“古人之陳言”“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的同義語而奉為創作的基本綱領,忽略詩人的思想感情,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和積累,其末流甚至以借鑒代替創造,陳陳相因,導致形式模擬,則走入另一極端,受到后人非議。
上一篇: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蘇、黃用事押韻之工,至矣盡矣,然究其實,乃詩人中一害,使后生只知用事押韻之為詩,而不知詠物之為工,言志之為本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