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
【注釋】
選自宋·蘇軾《三槐堂銘》。三槐堂:北宋初期王祐家的廳堂,因王祐曾植三株槐樹于庭院而得名?!般憽笔枪糯懣淘谄魑锷希靡皂灥禄蛞秊殍b戒的文體。
不必:不一定。
貴:富貴。
壽:長壽。
【賞析】
古代相傳,三槐象征朝廷官員中職位最高的三公。王鞏是王素的兒子,王旦的孫子,王祐的曾孫?!端问贰ね跛貍鳌分校接型蹯柕膫?,稱:“鞏有雋才,長于詩,從蘇軾游。軾守徐州,鞏往訪之……軾得罪,鞏亦竄賓州?!蓖蹯柕脑娓竿醯v曾在庭院中種植三棵槐樹,并將居處取名“三槐堂”。蘇軾與王鞏交往甚深,遂寫了這篇《三槐堂銘》,宣傳王鞏先人的功業和品格。文章以王鞏的曾祖父王祐、祖父王旦、父親王素三世功德富貴為據,議論天數有定,果報不爽,善惡之報,必將至于王鞏:
“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strong>
意思說:賢者不一定富貴,仁者不一定長壽。
蘇軾在敘文中交代寫作《三槐堂銘》的原因時,稱:“懿敏公(王素)之子鞏與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是以錄之?!彼?,這篇銘文是蘇軾有感于王鞏“好德而文,以世其家”而生發的議論。
但是,上天對人的果報是否必然?如果是必然的話,為什么賢者往往不能富貴,仁者往往不能長壽呢?
作者認為,天數之“定”,有一個由“不定”到“定”的發展過程。當天數處于“不定”的階段,善惡果報就暫時顯現不出來,這時就會產生“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的現象。以此為由,就可以解釋為什么“盜跖”長壽,而孔子、顏淵卻遭受了諸多厄運的原因。假如人們在這個階段去強求上天果報,就會誤認為上天茫然無知,不明善惡,不施報應。
所以,“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只是天數處于由“不定”到“定”的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暫時現象。因此,人們應該保持正確的態度,確信天數有“定”,耐心等待,積善修德,把善惡果報寄托到后世子孫身上。
王鞏的曾祖父王祐曾以文章顯于后漢、后周之際,并得到宋太祖的賞識,歷仕太祖、太宗兩朝,累任監察御史、中書舍人、兵部侍郎等職。功名富貴,可謂大矣。他在庭中種植三棵槐樹,說:“吾子孫必有為三公者?!逼鋵嵕褪怯眠@種方式激勵子孫積極進取,去博取“三公”的高位。王祐之子王旦經過自己奮斗,官居宰相,位極人臣。王旦之子王素在朝中任學士,出任地方州郡長官。王祐的后世子孫確是應驗了“三槐堂”取名的真意,三代都十分顯赫發達。對此,蘇軾用善惡果報的天命觀來解釋,稱其“取必于數十年之后”,認為王祐積善修德,數十年之后,終于惠及子孫。同時,蘇軾并以此確定,“王氏之福蓋未艾也”,因而王鞏的前途、福澤也是不可限量的。
顯然,這樣的解釋是牽強的、唯心的,也是不能成立的。但蘇軾鼓勵人們去建功立業、修身養德,通過自己的努力博取社會地位,還是有積極意義的。
上一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