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注釋】
選自宋·蘇軾《文說》。
斛(hú):古容量單位,十斗為一斛。
滔滔汩汩(gǔgǔ):水奔流的樣子。
賦:賦予,給予。
【賞析】
蘇軾是宋代文藝才能最全面、創(chuàng)作成就最高的一位天才作家,英明天縱,古今一人!其文汪洋恣肆,姿態(tài)橫生,自由馳騁,卓爾不群,其逸懷浩氣超然于塵垢之外。其文論則融匯圓通,空靈超曠。他評價自己文章說:
“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意思說:我的文章猶如有一萬斛水的泉源一樣,隨處都會涌出來,在平地上文思如汩汩滔滔的流水,一天流一千里也不難。等到它遇到山石等物體,能隨山石高低婉轉,自然事物是什么樣,就變換成什么樣,事前不能知曉。所知道的,常常是文思該繼續(xù)的時候就繼續(xù),該停止的時候就停止!
蘇軾是北宋文學大家,散文、詩,詞、書、畫均有大成就。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自由馳騁,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與歐陽修并稱“歐蘇”。他的詞清雄豪放,奔馳曠大,浩氣逸韻滿懷,擴大了詞的題材,革新了詞的語言,為詞的發(fā)展開辟了廣闊途徑,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是豪放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的詩清新豪健,想象豐富,比喻新穎,洋溢著揮灑自如的才情和奇幻的想象,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正如他在《文說》中自我評價一樣:他的文章猶如地下的泉水,隨處可以涌現出來,在地面汩汩滔滔地奔流,一天一千里也不困難。遇到山石等各種物體,能隨之曲折婉轉,需要什么形狀就賦予什么形狀。寫作中,常常是文思該繼續(xù)時就繼續(xù),該停止的時候就停止。這反映出蘇軾文思敏捷,放縱自如,左右逢源的大家氣概。
顯然,要做到這點,首先必須胸中先有“萬斛泉源”,才能“不擇地而出”;胸中空無所有,光憑技巧,是寫不出好文章來的。蘇軾的確是胸有“萬斛泉源”的大作家,就其散文創(chuàng)作而言,那“萬斛泉源”溢為政論和史論,濤翻浪涌,汪洋浩瀚,論證謹嚴,氣勢如虹;溢為游記、書札、敘跋等雜文,回旋激蕩,煙波生色,題材豐富,手法多樣。形成自然清新,奔放靈動,異趣橫生,豪放不羈,卷舒自如的藝術特征。其次,刻畫藝術形象必須合乎自然造化,“隨物賦形”,得自然真態(tài),重點在于把握好形神之間關系,做到以形傳神,形神并茂。
蘇軾還說:“夫昔之為文者,非能為之為工,乃不能不為之為工也。山川之有云霧,草木之有華實,充滿勃郁而見于外,夫雖欲無有,其可得耶?”(《江行唱和集序》)在蘇軾看來,文章是“充滿勃郁”于內而不得不表現于外的東西,“充滿勃郁”就是胸有“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所以,這兩句話正好互為補充,互為印證。
上一篇: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故申呂自岳降,傅說為列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