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其側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風搖其巔,韻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
【注釋】
選自唐·柳宗元《石渠記》。
詭石:奇石。
卉:草的總稱。
美箭:美竹。箭,竹名,葉闊大,高七、八尺,干細節低,質地堅韌,可以作箭桿或編制籠子等器物。
庥:同“休”,休息。
巔:頂,梢頭。
韻:聲韻,聲音。
既:已。
【賞析】
《石渠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六篇。作者游覽山溪,主要描寫了石渠以及與此相聯系的石泓和小潭,此外還寫了泉上的石頭、樹木、花草和竹子,而重點則放在風聲的描繪上。
“其側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風搖其巔,韻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
意思說:石渠兩側,盡是怪異的石頭和樹木,奇異的花卉和箭竹,可在那里列坐休息。風兒搖動著竹樹梢頭,產生震撼崖谷的回響,看它們雖很寧靜,而發出的聲音卻在遠處回響。
這游記散文,借物寫懷,以景序志,將作者自己的感情、氣質、品格和哲思,都融入描寫的對象之中,寄寓著作者的身世之慨和悲涼之情。作者筆下的泉、渠、石、流、泓、潭,蜿蜒紆曲,都顯得坎坷艱難,清幽孤寂,如泉之聲,“乍大乍細”;“渠之廣”,或狹或寬;尤其是渠之流水,“十許步”便受阻于大石而“伏出其下”,入石泓后“又折西行”,復“陷巖石下,北墮小潭”,“又北曲行紆余,睨若無窮”,其歷程艱難而又曲折。在這石渠的兩側,滿是不為人知的詭異的大石和怪木,奇異的花卉和箭竹,更增加了它人跡罕至的深幽奇峭,不為人賞的落寞空寂,與作者放逐投荒的身世和懷抱難伸的境遇相吻合。
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作者有此人生遭遇,便有此曲折情懷;有此曲折情懷,便有此坎坷景語。所以,石渠和作者自身,已然交融一起,山水草木,都融入了作者的喜怒哀樂。
然而,最生動最富于表現力的則是風聲的描寫:“風搖其巔,韻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柳宗元善于描寫風聲:小憩于詭石怪木之間,一陣山風吹過,崖谷中樹木振動,有琴韻之美聽。轉目視之,樹靜止不動了,它發出的聲音卻在遠方回響。這樣的聲態,是易于感知而難于表達的,但柳宗元僅用16個字,便把它的神韻活現了出來。它由視覺轉入聽覺,給繪畫似的圖景,配上山風的音響美,其筆力,其韻味,其藝術表現力,都非一般人可以比擬。
山水有佳境,卻無聞于世;人間有英才,卻在沉埋之余,更遭遇扼殺。本文深沉的嘆息,正在于此。
上一篇: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沖濤旋瀨,退貯溪谷,搖飏葳蕤,與時推移。|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公之因土而得勝,豈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擇惡而取美,豈不欲處殘而佑仁?公之蠲濁而流清,豈不欲廢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遠,豈不欲家撫而戶曉?|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