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注釋】
選自宋·周敦頤《愛蓮說》。
花之富貴者:牡丹花開得艷麗超群,顯得華貴,故如此說。
花之君子者:因蓮有“出淤泥而不染”等品格,故說它是花中君子。
【賞析】
周敦頤的《愛蓮說》,是一篇經世不衰的散文精品,它托物寓意,闡釋了愛蓮的道理,表達了自己的人格和操守,極富情致。在眾花之中,作者視蓮花為群芳之冠,他還以人格化的形象,對比蓮、菊和牡丹,并以這三種花象征三種不同的人品類型:
“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意思說:菊花,是花中的隱逸者,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而蓮花,則是花中的君子。
這里,作者以隱逸者的形象比喻菊花,以富貴者的形象比喻牡丹,以君子的形象比喻蓮花,象征性地寫出了菊、蓮、牡丹三種花的不同品格。然而花乃草木,原本不具備人格的,作者卻賦予其不同的品行、操守和人格美。作者認為,蓮花的精神與菊花近似,卻不像菊花那樣冷傲,也不像牡丹那樣妍麗、富貴媚人。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受清水洗濯而不妖冶,凸顯出一種君子之風,所以比之為百花中的君子!
東晉詩人陶淵明獨愛菊,他不肯為五斗米折腰,解綬歸隱后,飲酒賦詩,安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逸趣,顯示出一種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所以,在作者眼里,菊花是一個逃避現實的隱逸者的象征。自李唐以來,世人盛愛牡丹。據唐人李肇《國史補》卷中記載:“京城貴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車馬若狂,以不耽玩為恥。執金吾鋪官圍外寺觀種以求利,一本有值數萬者。”唐代詩人劉禹錫《賞牡丹》詩說:“‘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白居易《買花》詩也說:“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反映了唐代都城長安每年春暮車水馬龍,觀賞牡丹的盛況,以及唐人“甚愛牡丹”的時尚。所以,在作者眼里,牡丹像是皇皇都城中富貴者的象征。
作者卻乖于世人,獨愛蓮花,在它身上寄托一種超凡脫俗、不與世同流合污的志趣和人格理想。這種思想情懷,既不同于隱逸者,更不同于世俗社會中那些熱衷于功名利祿者的人生追求。然而令作者感嘆不已的是,社會生活中,像陶淵明那樣遠離污濁社會的隱逸者,東晉以后已經很少了,而爭名逐利,汲汲于富貴者多起來了,追慕君子之風,能夠引為同志的人,則更少了。
上一篇: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