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
【注釋】
選自宋·歐陽修《瀧岡阡表》。
豐:豐厚,豐盛。
薄:微薄,少而儉。
【賞析】
歐陽修父親死后葬于吉州吉水縣(今江西省永豐縣)沙溪鳳凰山瀧岡,60年以后,歐陽修在政壇、文壇都已很有成就了,遂在墓道上修建墓表,并懷著深厚的情感,寫了這篇《瀧岡阡表》,懷念祭奠父親。
歐父為人敦厚正直,居官清廉勤苦,去世后,家境貧窮,母親立誓守節,勤儉持家,教育子女遵從父親遺愿,做官不避患難,這些對歐陽修后來的政治態度、道德修養起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父親亡故時,歐陽修才4歲,無法知悉亡父生平行狀,所以文中以母親鄭氏的言語穿插其中,以母親之口娓娓敘來,以此為依據,追念父親的仁心惠政,與此同時,也頌揚了母親的婦節德行。其中,母親對父親孝行的一個重要認知,就是“知汝父之能養”,因為父親在祭祀祖母時,總是一邊哭泣一邊訴說:
“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
意思是:父母死后祭祀再豐盛,也不如他們在世時作微薄的奉養。
文中通過母親之口,回憶父親的處事為人,表現了父親三方面的品性。一是清廉自守。歐父說過“毋以是為我累”,“是”指錢財,即不要讓錢財成為自己的牽累,表達了重名節、輕錢物的人生觀和識見。他死后,房無一瓦,地無一垅,證明了他的清廉自守。二是仁慈情懷。歐父一生雖只做到推官、判官一類的低級官吏,但仍然極力為死罪的犯人著想,盡力替他們尋求活路,表現了仁愛的心腸和高尚的品德。三是孝順長輩。文中濃重地寫了歐父對祖母的孝敬之心,每次逢年祭祀時,他總是哭述說:“祭祀再豐盛,也不如在世時微薄的奉養。”偶爾進用酒食,也是流著淚說;“過去常常匱乏,現在生活富足了,可又怎么能用來奉養父母呢!”接著用母親的話說:“我起初看見一兩次,以為剛服完母喪才有這種表示。可是從那以后,他一直都是這樣。我雖然沒趕上侍奉婆婆,可是從這里知道你父親是能奉養父母的。”進一步襯托出父親的孝行。
“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是歐父贍養老人和祭祀的觀點,這其實是一種重生輕死的人生觀。歐父認為,奉養雙親不一定要很豐厚,關鍵在有孝心。而社會上,不管古代和現代,在人們的世俗觀念里,往往老人死后予以厚葬,以顯其孝心,卻忽略了生前應有的關心和愛護,成了重死輕生,本末倒置了。所以,“祭而豐,不如養之薄也”,無論在當時或是現代,都是一種先進的思想觀念。歐陽修贊同這一思想觀念,所以作為父親孝行的重要言行提了出來,以起到發揚推廣的作用。顯然地,這樣的思想觀念,對于今天的人們來說,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和教育意義。
《瀧岡阡表》平易質樸,情真意切,歷來被視作歐文的代表作,與唐代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同被稱為“千古至文”。
上一篇: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若乃山林皋壤,實文思之奧府。……屈平所以能洞監風騷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