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雖響九奏于洞庭之野,閱大戰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
【注釋】
選自宋·歐陽修《六一居士傳》。
五物:指藏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
太山:即泰山,比喻巨大的障礙物。
疾雷破柱:極言巨大的聲響。意謂心中十分專注,所以外界的一切都置之度外,不為所擾。
九奏:即“九韶”,虞舜時的音樂。《莊子·至樂》:“咸池九韶之樂,張之洞庭之野?!?/p>
閱大戰于涿鹿之原:《史記·五帝本紀》記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最終擒殺蚩尤一事。
喻:比喻,形容。
樂且適:快樂與舒適。
【賞析】
歐陽修24歲應試及第,步入仕途,40年中,三度貶官,歷盡宦??部?到了晚年,還經歷了“濮議”之爭的驚濤駭浪,于是萌生退意,希望早日去官歸鄉。其實,歐陽修早年就表現出淡泊名利的思想,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知潁州時,他只有43歲,就因欣賞西湖的美景,與詩友梅堯臣相約,退休后卜居于此。到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他連續上書要求退休,結果外放青州知州,兩年后九月,又由青州改知蔡州。在蔡州任上,歐陽修更號為“六一居士”,并寫了《六一居士傳》,預想自己退休后的生活意趣:
“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雖響九奏于洞庭之野,閱大戰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strong>
意思說:當陶醉于書、金石遺文、琴、棋、酒五物時,泰山在面前看不見,疾雷劈破了房柱不會驚恐;即使洞庭之野奏響了九韶之樂,閱讀黃帝與蚩尤在涿鹿之原的激戰,也比不上那種快樂與舒適的感覺。
文中說的五物,指藏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作者連用四句形象化的描繪,“太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雖響九奏于洞庭之野,閱大戰于涿鹿之原”,表現其陶醉于五物之中,怡然自適的專注神情和快樂的感覺,既反映了自己高雅的藝術情趣,也反映了對于功名利祿的淡薄。他在《歸田錄序》中,曾描寫過官場的險惡可怕:“既不能因時奮身,遇事發憤,有所建明,以為補益,又不能依阿取容,以徇世俗。使怨疾謗怒,叢于一身,以受侮于群小,當其驚風駭浪,卒然起于不測之淵?!币虼耍麡芬庥朴斡谇?、棋、書、酒、金石五物之中,不僅安閑舒適,內心平和,有安全感,還從中得到了無窮樂趣,何樂而不為呢!
從慶歷五年開始,作者的興趣愛好開始轉向“集前世金石之遺文”,標志著自身精神世界的拓展和趣味的雅化。他在《筆說》中說:“不寓心于物者,真所謂至人也;寓于有益者,君子也;寓于伐性汩情而為害者,愚惑之人也?!彼?,他的“五物”都是“寓于有益”的君子之為,尤其是“集前世金石之遺文”,更能見出其文化創造的品味。
當然,之所以熱切向往“五物”,與其一生的經歷也是分不開的。歐陽修早年在政治舞臺上朝氣蓬勃,奮力拼搏,中年后屢屢貶官,飽受挫折,而后安于職守,與民同樂,晚年急流勇退,修身養性。所以對于“五物”的追求,便恰如其分地表現了作者“優游田畝,盡其天年”(《歸田錄序》),淡泊明志的思想。
五物加上一老翁——作者自己,便是作者自號“六一居士“的“六一”?!傲弧敝畼肥亲髡甙肷淖非螅蔀楝F實,也只有在他辭官歸老之后了。好在寫這篇文章之后一年,歐陽修終于獲準致仕,“退于潁水之上”。又過了一年,病逝于潁州。一直執著追求“六一”之樂的他,為北宋操勞一輩子之后,僅享得一年的琴棋書酒之樂,便溘然與世長辭了。
注:“濮議”之爭:見“至于臨大事……”腳注。
上一篇:四體妍蚩,本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萬乘其如脫,聞鳳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瀨,固亦有焉。|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