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
【注釋】
選自宋·歐陽修《六一詩話》。
狀:描繪,描寫。
意:思想,內容,意蘊。
見:同“現”。
言外:語言形式之外。
至:高,極致,頂點。
【賞析】
本句為梅堯臣語,梅堯臣是北宋著名詩人,與歐陽修齊名,并稱“歐梅”。梅詩善于形象描寫,意境深遠,深得歐陽修的贊賞和喜愛。歐陽修在《六一詩話》中說:“圣俞(梅堯臣)嘗語余曰:‘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這里,歐陽修用梅堯臣自己的話,贊揚梅堯臣的詩歌意境高妙,同時也反映了梅堯臣關于詩歌形象描寫和意境塑造的觀點:
“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
意思是:詩歌創作中,寫景狀物一定要鮮明、生動、逼真,如真實景物一般呈現人們眼前,表情達意則要含蓄、豐富、深遠,意在言外,這樣才達到了創作的至高境界。
梅堯臣的這一觀點,既是自己創作的切身體會,也是對前人有關經驗總結的繼承和發揮。唐代司空圖在《詩品》中論詩時,就有“韻外之致”、“言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說。南宋詩論家張戒在《歲寒堂詩話》中對此總結指出:“沈約云:‘相如工為形似之言,二班長于情理之說。’劉勰云:‘情在詞外曰隱,狀溢目前曰秀。’梅圣俞云:‘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三人之論,其實一也。”就清楚地道出了梅堯臣此論的淵源承襲關系。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教授在其《詩論》中對此亦有精彩的論述,他認為,寫景詩宜于顯,言情詩宜于隱。顯則輪廓分明,隱則含蓄雋永。謝脁的“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杜甫的“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均為寫景的絕作,其妙處正在于能顯,即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言情的杰作如李白的“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王昌齡的“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其妙處正在于隱,即“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朱光潛先生之言極是,你看王昌齡詩中,捕捉到了宮妃見到寒鴉時一剎那間的幽怨心情,表現了深宮中無數妙齡女子被帝王見棄,命運不如一只自由飛翔的寒鴉的思想情感,確是蘊藉含蓄,意味深遠!
然而,描寫景物不宜隱,隱則易流于晦澀,抒發情感不宜顯,顯則易流于淺露。梅堯臣認為,詩歌創作須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正是看到了寫景宜顯,寫情宜隱的道理,對后世詩歌創作和詩論,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梅堯臣舉了詩歌創作的例子:“若嚴維‘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則天容時態,融和駘蕩,豈不如在目前乎?又若溫庭筠‘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賈島‘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則道路辛苦,羈愁旅思,豈不見于言外乎?”
嚴維是唐肅宗時的詩人,“柳塘春水漫,花塢夕陽遲”一句見于他的《酬劉員外見寄》詩,嚴維用池塘水滿、翠柳輕拂、綠波蕩漾、太陽似乎也留戀開滿鮮花的花圃而遲遲不肯落山的景色,寫春光明媚、萬物欣欣向榮、人心舒暢的氣象。詩句中,柳塘、春水、花塢、夕陽等具體物象,創造了一個“天容時態,融和駘蕩”的意境,這個人為塑造的意境,比起這些物象本身來要豐富得多,廣闊得多,情韻也濃得多。由于作者刻畫的景物有其代表性(所謂得于心),能引起讀者共鳴(所謂會以意),因此能收到“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的效果。
賈島是中唐元和年間詩人,“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一句見于他的《暮過山村》詩,該句狀寫旅客日暮道遠,尚未找到宿處,曠野中只聽到怪鳥啼鳴,內心不由恐怖的情狀。這樣的詩句通過景物刻畫,形象而含蓄,能使讀者感受到旅途的艱辛及旅客的愁苦,聯想到詩句中沒有寫出來的很多“韻外之致”、“言外之旨”,具有“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效果。
上一篇: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烏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