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烏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注釋】
選自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日:每日。
涉:入。指進入園中散步。
成趣:趣味自生,成為快樂的事。
策:拄。
扶老:鳩杖。
流憩(qì):周游,休息。
矯首:抬頭。
遐觀:遠觀。
以:而。
出岫(xiù):指云從山間飄出。岫,山穴。
【賞析】
陶淵明游宦13年,終因生性熱愛自然,不愿為五斗米折腰,于41歲辭去彭澤令,長隱田園。他這篇《歸去來兮辭》,表達了與仕途訣別,不滿黑暗現實的思想與寄情山水的情懷。他筆下的田園生活極富詩意:
“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烏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意思說:每天入園散步趣味自生,雖有一門但卻常常關閉。拄著鳩杖邊走邊歇息,不時抬頭向遠處張望。白云無心從山間飄出,鳥兒累了知道返回林間?;椟S的日影行將移入門庭,手撫著孤松徘徊流連。
為了表達歸田后的愉悅之情,作者用恬淡的筆觸,寫了一系列園中生活的情景。如園中沉思、“流憩”的身影。園雖有“門”而“常關”,是因少有俗人造訪,因而顯得更加清幽;人雖未老,卻杖策而行,體味一下老翁的悠閑。不時舉首遠眺,朵朵白云正從容地從山谷間悠悠飄出,聯翩的鳥雀飛倦了,開始歸棲于蒼茫的山林。已是夕陽時分,昏黃的日影行將移入門庭,可詩人還流連園中景色,手撫“孤松”不肯回屋。這一句,或抒情,或寫景,都真切自然,從胸臆中流出,透露出作者歸田后與自然和諧相處、融合無間的真趣。
從“無心”、“知還”的字眼中,還能體味到某種哲理的意味,令人猜想:作者是從那無心“出岫”的白云之態中,領略到了與汲汲奔走決然不同的自由生活呢,還是在倦飛的鳥雀歸棲中,體悟到了值得依戀的人生歸宿呢?這種更為深邃和高妙的境界,人們能否領悟到,就看各人的情操修為和思想境界了。
當然,村居之樂遠不止此。作者在后一段,還寫了農作之余,“或命巾車,或棹孤舟”,在幽深的山溪、“崎嶇”的丘壑間獨來獨往。那山必是明朗滋潤的,樹木蓬勃婀娜,一片新綠,剛剛解凍的小溪在山石間淙淙流過。漫步在這萬物生長、自由適性的世界中,詩人的身心與大自然融成一片了,因而發出了“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的人生感嘆!
表現手法上,善于將議論、敘事、抒情和諧地交融一起,在如畫的情景中表現灑落的胸懷、高潔的志趣和意興,因而本句具有詩一樣的境界和淳摯動人的情致。在這里,心靈的淳樸、自由外化為清純、淡遠而富于生機的小園、岫云、歸鳥、孤松,創造出了一種令人神往的“妙”境和濃濃的意趣。
上一篇: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必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然后為至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