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
【注釋】
選自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
情中景:把客觀之景化為主觀之景。
景中情:把主觀之情化為客觀景物。
離:分離,離開。
神:高妙,神妙。
無垠:無邊。垠,邊際,界限。
【賞析】
關于詩歌創作中情與景的問題,王夫之寫過一篇文章《夕堂永日緒論》,專門進行論述。他認為在詩歌創作里,任何客觀景物的描寫,都包括了詩人的主觀感受,打上了詩人的主觀色彩:
“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
意思說:主觀情感和客觀景物名義上是兩個東西,實際上密不可分。最高妙的詩作,二者達到了妙合無垠的境地。一般寫得好的作品,則有以情寫景的,或借景抒情的。
王夫之論詩,強調“以意為主”和“以主待賓”。他以此論述情與景的關系,認為情感應放在首位,景物描寫服從于情并表現情,使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交融。情、景關系最理想的是二者達到“妙合無垠”、難分你我的境界。然而這是比較難的,一般情況下,就具體作品來說,則可以分為情中景和景中情兩類。
“景中情”是把主觀之情化為客觀景物。它以描寫外在景物為主,并在描寫自然或社會生活景象的過程中,含蓄隱蔽地體現詩人的思想情感。從表面看,似乎是在客觀地描寫景物,但實際上卻流露著詩人主觀的情意。如李白《子夜吳歌》中“長安一片月”句,寫的是長安月夜景象,但其中卻內蘊著“孤棲憶遠之情”。詩人在描寫客觀景象時,融情入景,并且借景抒情。“情中景”則是把客觀之景化為主觀之景。它以抒情為主,以所描寫的景物形象為抒情服務,情感色彩明顯而強烈。如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期大明宮》詩中“詩成珠玉在揮毫”句,雖然寫的是某種客觀物象,但重點不在表現客觀物象本身,而在于使客觀物象帶上主觀色彩,以便更鮮明地突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王夫之認為,“情中景”比“景中情”更難曲寫,因為要使客觀物象具備作者主觀的思想感情,帶上詩人的喜怒哀樂之情,是很不容易的。王夫之剖析了情、景關系后進一步指出:“不能作景語,又何能作情語邪?”意思說,不會寫景的人,就不會抒寫情感。不僅說明了主、客觀的先后關系(先客后主),也說明只有“以寫景之心理言情”,才能曲盡情態。
王夫之對情景交融這種藝術境界構成特點的分析,對后世詩歌理論產生了很大影響。近代美學家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就是從“情中景”、“景中情”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
上一篇: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作者用一致之思,讀者各以其情而自得……人情之游也無涯,而各以其情遇,斯所貴于有詩。|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