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近來覺得詩文一事,只是直寫胸臆,如諺語所謂開口見喉嚨者,使后人讀之,如真見其面目,瑜瑕俱不容掩,所謂本色,此為上乘文字。
【注釋】
選自明·唐順之《又與洪方洲書》。
胸臆:心胸,胸懷。指思想感情。
面目:即臉面和眼睛。代指精神、風貌。
瑜瑕:好壞,優劣。瑜,美玉。瑕,玉上的赤色斑點。
掩:掩蓋,遮掩。
本色:指自然樸素,見出作者真面目的詩文作品。
上乘:上等,最好的。
【賞析】
唐順之是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之前,明代前七子李夢陽、何景明倡導復古,模擬之風盛行,唐順之提出學習唐、宋古文,以矯正李、何之弊。唐順之論文重在體態神情,體態神情體現在具體的語言文字之間,明距唐、宋不遠,語言隔閡不大,讀唐、宋文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由此悟出古人行文的“開闔首尾經緯錯綜之法”,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法”,就可以借鑒古人之法,用來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成體態。為此他倡言詩文創作要“直寫胸臆”,他說:
“近來覺得詩文一事,只是直寫胸臆,如諺語所謂開口見喉嚨者,使后人讀之,如真見其面目,瑜瑕俱不容掩,所謂本色,此為上乘文字?!?/strong>
意思說:近來認識到,詩文創作就是直寫胸臆,如諺語中說的,開口見喉嚨,使后人閱讀時,能夠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性情、風貌,好壞都不容掩飾,這就是所謂的本色,這樣的作品就是最優秀的。
唐順之繼承蘇軾“文理自然,恣態橫生”的“詞達”說,要求作詩文要真率自然,胸臆直抒,有真實的思想感情,表現自己的本色,不假雕飾。他提出“文字工拙在心源”,“文章稍不自胸中流出,雖若不用別人一字一句,只是別人字句,差處只是別人的差,是處只是別人的是也。若皆自胸中流出,則爐錘在我,金鐵盡熔,雖用他人字句亦是自己字句”。這樣創作出的詩文,自然樸素,瑜瑕都有,無須掩飾,卻能充分展示作者的真性情真面目,這樣的詩文作品,就是最優秀的作品。反之,就是不好的作品。他舉陶淵明和沈約二人為例說:“即如以詩為諭,陶彭澤未嘗較聲律,雕句文,但信手寫出,便是宇宙間第一等好詩。何則?其本色高也。自有詩以來,其較聲律,雕句文,用心最苦而立說最嚴者,無如沈約,苦卻一生精力,使人讀其詩,只見其捆縛齷齪,滿卷累牘,竟不曾道出一兩句好話,何則?其本色卑也?!?/p>
唐順之強調文章要有本色,其實就是強調作品要有詩人的真面目、真性情,反對文飾藻繪,矯揉造作。這反映了唐宋派對詩文個性化和通俗化的要求,對糾正前七子模擬古人,襲其形貌,失其精神的形式主義有積極意義。但是,唐順之過分崇尚本色,甚至主張“瑜瑕俱不容掩”,亦有其忽視潤飾加工的傾向。
上一篇: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
下一篇:夫力所不敢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過,此君子之賊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釋|出處|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