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出處】
《論語·述而》。
【譯文】
君子心胸寬廣坦蕩,小人經?;嫉没际?。
【賞析與啟迪】
君子人格,是中國儒家致力推崇的高尚品德,今天,全社會所倡導的愛心、奉獻、責任、寬容、誠信等公德,正是儒家君子人格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一個可以稱作君子的人,首先應當具有寬廣的胸懷,能夠容忍別人,心境就像春風般清爽舒適,像秋月般皎潔無華。他們一身正氣,做事光明磊落,不會太計較個人的得失,無論在得意或艱困的時候,都能保持坦然、大度、淡定的心態,永遠樂觀豁達、積極向上。而小人則顯得心胸狹窄,自私自利,成天患得患失。他們凡事都從自身利益出發,只考慮自己,從不顧及別人。久而久之,自然養成了狹隘自私的心理,讓自己總是生活在憂慮、煩悶、矛盾和痛苦之中。
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需要溝通、交流和幫助,這一切,無不建立在彼此寬容的基礎上。學會用寬容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你會發現,一切月朗風清。
上一篇:《君子固窮?!纷g文與賞析
下一篇:《君子當有所好惡,好惡不可不明?!纷g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