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過①也,人皆見之;更②也,人皆仰③之。
【出處】
《論語·子張》。
【注釋】
①過:過失,錯誤。②更:更正,改正。③仰:敬慕,尊敬。
【譯文】
一個人有了過錯,別人都看得見;如果他知錯能改,人們同樣會尊重、敬仰他。
【賞析與啟迪】
這是《論語》中記載子貢的一段話。這段話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每個人都可能犯錯誤、有過失,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二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要求人們面對錯誤時,不能聽之任之,養遺患,而應該采取積極的態度去改正錯誤。
在錯誤面前,如果回避遮掩,無動于衷,那么,小錯誤就會變成大罪惡,最終害人不淺。反之,敢于正視缺點錯誤,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并采取積極的態度及時改正,就能有效地遏制錯誤的擴大。
從這段語錄中,可以得到兩個方面的啟示:首先是相互之間應具有包容精神。在容許自己犯錯誤的同時,也應容許他人犯錯誤。別人犯錯時,應善意勸誡,幫助其及時改正,而不是奚落嘲笑或一味地責難。其次是要敢于正視自身錯誤,對別人所提出的善意批評要虛心接受,并積極改正。這樣做的結果,不僅可以消除負面影響,還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上一篇:《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纷g文與賞析
下一篇:《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纷g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