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財自道生,利緣義取。陶朱公、秦青等數輩何在?
【譯注】
緣:來自。取:獲取,取得。秦青:古代傳說人物,戰國時秦國人,善歌,以教歌為業。據《列子·湯問》記載,秦青曾收薛譚為徒。薛譚未盡得其藝欲辭歸。秦青沒有阻止他,送行至郊外,別時引吭高歌,“聲震林木,響遏行云”。薛譚聽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返回繼續學唱,終身不敢言歸。這說明學習必須虛心、持之以恒,不能驕傲自滿、半途而廢。
開發財源要通過道義的手段,獲取利益要通過合法的途徑。不會把陶朱公、秦青這些仁人義士的志趣和風范忘記了吧?
這是李大暠告誡跟從他學商的人所說的話。
輯自《三田李氏統宗譜·環田明處士李公行狀》。
【感悟】
“以仁義求富貴,富貴后施仁義”是商人追求的理想境界,義利合一的傳統思想也是很多徽商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義需要誠信,這才是真正的智慧;而利令智昏,使巧弄詐,被小利所迷惑,只見其利而不知其害,最終將會因福得禍,悔之晚矣。
【故事鏈接】
清代婺源詹谷在崇明島替江灣某業主主持商務,時值業主年老歸家,詹谷克難排險,苦心經營,終獲厚利,然而卻不存半點私心。其后業主之子來到崇明島承接攤業,詹谷將歷年出入賬簿盡數交還,他的“涓滴無私”,令當地人無不嘆服。
【延伸閱讀】
猶太小伙子羅斯曼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外貿公司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很快被公司提升為負責與法國貿易的主管。這年,羅斯曼和法國一家大公司有個合作項目。經過艱苦的談判,雙方都求得了自己要求的利益,達成了一致協議。為了表示對這個項目的重視,法國公司的市場部主管親自來以色列簽約。在簽約之后,雙方很快進行了交易。可事后,公司的財務部給羅斯曼傳來信息,說是公司賬上多了5000萬法郎,要求他查清楚。羅斯曼非常重視,并著手調查。他發現這5000萬法郎是法國公司由于某種原因造成的一個失誤。羅斯曼立即打電話聯系法國公司,隨后親自帶著款項到法國問詢這個問題。法國公司對羅斯曼的這一舉動很感動,看出了羅斯曼的誠信和不取不義之財的人品,看出了羅斯曼所在公司是值得合作的伙伴。為了表示感謝,法國公司主動把合約條款放寬松了很多,給羅斯曼公司每年增加了200萬美金的收益。
上一篇:《非詩書不能顯親,非勤儉不能治生,字雖小技,文人用之則大》原文翻譯|感想
下一篇:《近膏者潤,獨不有蕢然不受染乎?》原文翻譯|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