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善惡的名言名句大全
行善比作惡明智
溫和比暴戾安全;
理智比瘋狂適宜。
[英]羅·勃朗寧《明顯的失敗》
如果一個人能在內心展開一場善與惡的較量,
他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值得敬重的人。
[英]羅·勃朗寧《布勞格雷姆主教的道歉》
膽大妄為的惡棍雖然毫無理智卻盡享榮華,
善良的人們只因不敢貿然從事而自甘貧困。
[英]約·德萊頓《君士坦丁大帝·收場白》
人們做了惡事,死后免不了遭人唾罵,可是他們所做的善事,往往隨著他們的尸骨一齊入土。
[英]莎士比亞 《裘力斯·愷撒》
寧可讓別人說我善良而不愿讓別人說我幸運。
[古羅馬]普勞圖斯《皮努魯斯》
討老婆不在乎姿色,善良的女人才值得我去愛她。
[英]莎士比亞 《馴悍記》
善是搖擺不定、反復無常的。
[英]華茲華斯《遠游》
這世上做了惡事才會被人恭維贊美,做了好事反會被人當作危險的傻瓜。
[英]莎士比亞 《麥克白》
不分善惡的人是“善良”的大敵。
[英]伯克《沃倫·黑斯廷斯的控告》
良莠不分是人生的最大不幸。
[古羅馬]西塞羅《善與惡》
人對善的感覺不如對惡的感覺敏銳。
[古羅馬]李維《歷史》
人們做好事常常只是為了做壞事時不受懲罰。
[法]拉羅什弗科《箴言錄》
善和惡一旦融為一體,
紛爭就會變得永無終期。
[英]約·紐曼《一個殉教者的皈依》
那邪惡的事物里頭,也藏著美好的精華,只要你懂得怎樣把它提煉出來; ……這樣,我們從野草里采來了蜜; 從魔鬼那兒居然獲得了道德的教訓。
[英]莎士比亞《亨利五世》
莫看那蠢蠢的惡木莠蔓,
對世間都有它特殊貢獻;
即使最純良的美谷嘉禾,
用得失當也會害性戕軀。
美德的誤用會變成罪過,
罪惡有時反會造成善果。
[英]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
沒有人會突然變得極好,或突然變得極壞。
[英]菲·錫德尼《阿卡迪亞》
世事無所謂好,也無所謂壞;
它只是凡人心里的幻覺:
給我帶來快樂的,我稱作好;
帶給我不幸的,我稱作壞。
[英]理·伯頓 《卡西達》
從最壞的事中可以引出最好的結果,如同人們想培育出最美的郁金香須把花種撒在糞堆上一樣。
[葡]伊·芭·勃朗寧《奧羅拉·利》
我們非但常常忘記壞事情中有好的因素,而且還常常忽視謬誤里面有真理的成分。
[英]赫·斯賓塞《第一原理》
善與惡永遠共存,
沒有惡就無所謂善。
[英]羅·赫里克《善與惡》
善是因為有惡作比較才顯得善,
正如香料碾碎后才更香一樣。
[英]塞·羅杰斯《杰奎林》
世上沒有惡就不存在善,
但任何事物都有一個適當的比例。
[古希臘]普盧塔克《道德論叢·論競爭》
之所以有惡,是因為有善;之所以有善,是因為有惡。
[古羅馬]普勞圖斯《阿西納里亞》
善和惡的實質具有某種道德上的目的。
[古希臘]愛比克泰德《談話錄》
善和惡都是想象中的東西。
[英]托·富勒 《箴言集》
善的歸宿是惡,惡的歸宿是善。
[法]拉羅什弗科《箴言錄》
我們知道,世界上的善良勢力和邪惡勢力是同時增長的。
[英]彌爾頓《雅典的最高法院法官》
惡只不過是善的變態。
[美]朗費羅《金色的傳說》
“邪惡”是 “善良” 的近鄰。
[古羅馬]奧維德《愛的醫療》
隨著人類智力的發展,人們遲早非得吃那知善惡之果不可的。
[英]羅素《真與愛——羅素散文集》
各種罪惡——例如性病——只有允許人們比以前更公開地談論,才能與之進行有效的斗爭; 人們還發現,沉默和無知,在個人心理上容易造成有害的后果。
[英]羅素《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
說得嚴重點,今天被社會上普遍承認的 “善”的標準,不是那種適合于使這個世界成為一種比較幸福之地的標準。
[英]羅素《真與愛——羅素散文集》
不管我們給“善”下什么樣的定義,不管我們認為它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那些不希望人類幸福的人不會努力去促進人類的幸福,而那些確實希望人類幸福的人卻會竭盡全力去實現它。
[英]羅素 《宗教與科學》
窮巷陋室,有德之士居之,可以使蓬蓽增輝; 世祿之家,不務修善,雖有盛名,亦將隳敗。
[英]莎士比亞《終成眷屬》
……在 “仁厚”和 “殘暴”爭奪王業的時候,總是那和顏悅色的“仁厚”最先把它贏到手。
[英]莎士比亞《亨利五世》
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惡的絲線交錯織成的布; 我們的善行必須受我們的過失的鞭撻,才不會過分趾高氣揚; 我們的罪惡又賴我們的善行把它們掩蓋,才不會完全絕望。
[英]莎士比亞《終成眷屬》
……可是假如無上的神明臨視著人們的行事,我相信無罪的純潔一定可以使偽妄的誣蔑慚愧,暴虐將會對含忍顫栗。
[英]莎士比亞《冬天的故事》
善良人的生命往往在他們帽上的花朵還沒有枯萎以前就化為朝露。
[英]莎士比亞 《麥克白》
一切事情都不能永遠保持良好,因為過度的善反會摧毀它的本身,正像一個人因充血而死去一樣。
[英]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善惡的區別,在于行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無。
[英]莎士比亞《終成眷屬》
慈愛和誠實,彼此相遇。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
《舊約全書·詩篇》
行為并非都能反映人品,我們發現,施善者并非因此都心地善良。
[英]蒲柏《道德論》
誰把自己的財物分給貧苦的同胞,
誰就能得到相同乃至十倍的回報。
[英]約·班揚《天路歷程》
世界上的信仰和希望不盡一致,
但行善卻是人類的共同愿望。
[英]蒲柏《人論》
慈善是陽光,美德在它的沐浴下成長。
[美]英格索爾《俗人的布道》
助人于危難之中,此乃真善良。
[古羅馬]普勞圖斯《俘虜》
善良不易為高傲的人所接受,因為它不適合于他們的胃口。
[英]薩克雷《菲利普歷險記》
善良和智慧難集一人之身。
[英]喬·赫伯特《外國諺語名句選》
善良之心是一只柔軟的枕頭。
[英]約翰·雷《英國諺語大全》
善心是善者的光榮所在;善心可使你永遠快樂;善心能使你容忍百事,并使你居危而忘憂。
[德]托馬斯 《效法基督》
人不固執,就不會善良。
[美]托·威爾遜《關于虔誠的格言集》
我們并不會因為別人為我們做了好事而喜歡別人,同樣也不會因為我們替別人做好事就喜歡別人。
[俄]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我們在行善的時候,通常是冷漠遲鈍而又無精打采的;我們首先擔心的是好事做得太多。但要把怨恨和邪惡訴諸行動則完全是另一種形式,它們都是果斷而又巧妙地完成的。
[英]伯克《在布里斯托爾的演說》
在沒有阻力的情況下行善是不難的。
[古羅馬]奧維德《哀怨集》
評判一個人好壞與否,主要看他有沒有從善的意愿。
[古羅馬]塞內加《致魯西流書信集》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惡。
(戰國)韓非《內儲說上·七術》
善之生如春,惡之死如秋,故民勸極力而樂盡情,此之謂上下相得。
(戰國) 韓非 《守道》
積薄為厚,積卑為高,故君子曰孳孳以成煇,小人曰怏怏以至辱。
(西漢)劉安《淮南子·繆稱訓》
積羽沈舟,群輕折軸,故群子禁子微。壹快不足以成善,積快而為德; 壹恨不足以成非,積恨而成怨。故三代之稱,千歲之積善也;桀紂之謗,千歲之積毀也。
(西漢)劉安《淮南子·繆稱訓》
堯為善而眾善至矣,桀為非而眾非來矣。善積則功成,非積則禍極。
(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
求美則不得美,不求美則美矣; 求丑則不得丑,求不丑則有丑矣; 不求美又不求丑,則無美無丑矣,是謂玄同。
(西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
茍鄉善,雖過無怨。茍不鄉善,雖忠來患。
(西漢)劉安《淮南子·繆稱訓》
美之所在,雖污辱,世不能賤;惡之所在,雖高隆,世不能貴。
(西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
君子能為善,而不能必得其福。不忍為非,而未能必免其禍。
(西漢)劉安《淮南子·繆稱訓》
寬不必善,猛不必惡,唯在性之所用。為人而除害人者,則愈猛而愈善,對害人者容縱之,則愈寬而愈惡。
郭沫若《 <浮士德> 序》
百善勤為先,萬惡懶為首。
俞振飛 《學人談治學》
丑惡靈魂的揚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巴人《巴人雜文選·<皮包和煙斗> 前記》
真的、善的、美的東西總是在同假的、惡的、丑的東西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的。
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對于丑惡沒有強烈憎恨的人,也不會對于美善有強烈的執著。
茅盾《茅盾全集·暴露與諷刺》
有善有惡是知,審善辨惡是格,為善去惡是致。
宋教仁《我之歷史第三卷》
上一篇:關于品德的名言名句大全
下一篇:關于處世的名言名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