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處世的名言名句大全
所謂的處世之道常常使人變得狡黠,而不是善良。
[英]塞繆爾·約翰遜《漫步者》
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僅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英]弗·培根《人生論·論迅速》
巨象的腿是為步行用的,不是為屈膝用的。
[英]莎士比亞《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自然創造了價值,但運用它的卻是命運。
[法]拉羅什弗科《箴言錄》
困苦能孕育靈魂和精神的力量。
[法]雨果 《悲慘世界》
我們充分體驗了勞苦才能解除勞苦。
[法]蒲魯斯特《追憶往事》
我不避辛苦,也會忍耐。但只是在做自己高興做的事才那樣。
[法]蒙田 《隨想錄》
相信別人的善性并不是否定自己的善性。
[法]蒙田 《散文集》
辛勞才是人生真正的面貌。我們最后的喜悅和安慰不外乎是回憶辛勞的往事。
[法]繆塞《世紀兒的告白》
激昂太過則易轉低沉;持續不斷、始終不懈地盡自己的本分,所需要的毅力并不亞于完成英雄事業所需要的毅力。
[法]盧梭《懺悔錄》
……我寧可把我的頭顱放到斷頭砧上,也決不能叫我的雙膝對任何人屈一下。
[英]莎士比亞《亨利六世》 中篇
對小事漠不關心的人也不會對大事真正感興趣。
[英]羅斯金 《現代畫家》
表里如一,恪守本分,無欺無詐,正人君子為人處世應該這樣。
[英]簡·奧斯丁《愛瑪》
公正的贊揚只是一張債券,而肉麻的奉承卻是一份禮品。
[英]塞繆爾·約翰遜《漫步者》
風度隨著財富變,幽默隨著風土變,信條隨著書本變,原則隨著時勢變。
[英]蒲柏《道德論》
我迫切需要有人能教我怎樣為人處世。
[法]盧梭《懺悔錄》
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 自卑的必升為高。
《新約全書·路加福音》
挖坑的,自己必掉在其中。
《舊約全書·箴言》
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后,在后的將要在前。
《新約全書·馬太福音》
做好小事情更能獲得榮譽和幸福,經常受到人們的尊敬比讓別人贊美數次要強過百倍。
[法]盧梭《懺悔錄》
一個人自打娘胎降生的時刻起,饋贈的大門就在他身后關閉了。
[美]愛默生 《處世之道》
因寒冷而打顫的人,最能體會到陽光的溫暖。經歷了人生煩惱的人,最懂得生命的可貴。
[英]惠特曼《草葉集》
把或然當必然,把謬誤當真理是愚蠢的。
[古羅馬]西塞羅《論高齡》
沒有誰比從未遇到過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因為他從未有機會檢驗自己的命運。
[古羅馬]塞內加《論天命》
應該先做小事,而不是先做大事,就好像應該先償還小額債務,再償還巨額債務,或者應該先考慮仁慈再考慮真理一樣。
[英]塞·巴特勒 《筆記》
假使每個人都能洞悉別人心里所想的,那么他就會發現,愿意退后的人一定會多于想往上爬的人。
[法]盧梭《懺悔錄》
年輕時沒有嘗過苦水的人,不能成長。我把 “辛苦” 當作我的“老師”。
[日]山本有三 《路傍石》
當一切事情到了猶似結局時,實際上正是開始。
[德] 諾瓦里斯 《藍色花》
沒有比我這個人更不愿意打聽朋友的秘密了。
[法]盧梭《懺悔錄》
苦難一般意味著未來的幸福,是為幸福作的準備階段。所以我根據經驗,在苦難的時候抱希望,相反,太幸福時持懷疑。
[瑞士]希爾泰 《新書簡》
值得做的事情都是難做的事。
[德]叔本華《人生的智慧》
為了能夠和敢于說出偉大的真理,就絕不能屈從于對成功的追求。
[法]盧梭 《懺悔錄》
我覺得,對阻止不了的事予以寬容,從而拿這種寬容作為自己的一種功績,倒是一個很簡單卻又很巧妙的政治手腕。
[法]盧梭 《懺悔錄》
與其說處世像舞蹈,不如說它像摔跤。
[古羅馬]馬可·奧勒留《自省錄》
我們寧愿重用一個活躍的侏儒,不要一個貪睡的巨人。
[英]莎士比亞《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為了發現許多事物,你必須僅僅尋找一個事物。
[意]切薩雷·帕韋澤《生活的職責: 日記》
既然應該公正待人,也就應該真實待己。每一個正直的人都應該維護自己的尊嚴。
[法]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據我所知,這是皆大歡喜的最萬無一失的辦法。
[英]切斯特菲爾德《書信錄》
最有福氣的是那些從不抱任何希望,因而也永遠不會失望的人們。
[英]蒲柏 《書信》
每天務必要做一點你所不愿意做的事情。這是一條最寶貴的準則,它可以使你養成認真盡責而不以為善的習慣。
[美]馬克·吐溫《赤道環游記》
世間有頭腦的人應當事先想到事情的終局,隨后著手去做。
[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
一個人,第一次拒絕給予別人有求于他的幫助,被拒絕的人是沒有任何權利去告他的,而在同樣情況下,他拒絕曾給過他好處的人以同樣的好處,那就意味著他使那個人失望了,因為他使別人對他產生的期待落空了。人們會感到這種拒絕中有某種說不出的不公道,比那種拒絕本人更加冷酷的東西。
[法]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遇有疑難不好決斷時,果然是什么事也不做總比做錯事強。
[德]孚希特萬格《假尼祿》
我們應該用我們希望朋友對待我們的方式去對待朋友。
[古希臘]第歐根尼《亞里士多德傳》
一個聰明人發現差不多每樣事物都是可笑的,而一個老于世故的人發現幾乎沒有什么事物是可笑的。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所以不論人們愿意以何種方式看待我,都不能改變我的存在。縱然他們有權有勢,縱然他們玩盡詭計陰謀,但是不管他們甘心與否,我將依然故我。
[法]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當你尋找出路的時候,千萬不要忽略了黑夜。
[匈]米克沙特·卡爾曼《圣彼得的傘》
如果尊重他人的權利是一種義務,那么我們同樣也有義務維護自己的權利。
[英]赫·斯賓塞《社會靜力學》
機巧圓滑,在廷臣是一種才干,在賢人卻是一個缺點。
[伊朗]薩迪 《薔薇園》
我曾多少次從公共散步場所和熙來攘往的鬧市區招搖過市,唯一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為了故意使自己在別人眼里看來似乎人家的惡毒誹謗沒奈何我,我還是我。
[法]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遐想》
在人類中間不愿死于焦渴的人必須學習著飲下一切的酒杯;那在人們中間要保持清潔的人必須知道怎樣在污水中洗濯了自己。
[德]尼采《扎拉圖斯拉如是說》
不要隨心所欲地以別人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其他人;眾人的情趣是千差萬別的。
[英]蕭伯納《革命者的箴規》
一株優良的植物,種在與它本性相違的土壤中,立即會適應環境,而不是改造土壤去適應它自己。
[法] 蒙田 《隨筆集》
聰明智慧,然而缺少果斷,這就只能算是婆婆媽媽;有勇氣但不聰明機靈,毫無疑問,這只是獸性大發。
[印度]泰戈爾 《五卷書》
君主不顧自己的尊嚴,干下了愚蠢的事情,在朝的端人正士只好直言極諫。
[英]莎士比亞 《李爾王》
內藏賢明,外露愚鈍,這是賢者的作風。
[日]親蠻《愚禿鈔》
有的人本領平庸,但做事盡心竭力,他們比那些本領出眾但做事敷衍塞責的人強。
[英]簡·奧斯丁 《愛瑪》
處世須有理智和制約。
[古希臘]第歐根尼《第歐根尼傳》
看不見的和諧比看得見的和諧更好。
[古希臘]赫拉克利特《著作殘篇》
對人要和氣,可是不要過于狎昵。相知有素的朋友,應該用鋼圈箍在你的靈魂上,可是不要對每一個泛泛的新知濫施你的交情。留心避免和人家爭吵; 可是萬一爭端已起,就應該讓對方知道你不是可以輕誨的。傾聽每一個人的意見,可是只對極少數人發表你的意見;接受每一個人的批評,保留你自己的判斷。盡你的財力購制貴重的衣服,可是不要炫新立異,必須富麗而不浮艷,因為服裝往往可以表現人格; ……不要向人告貸,也不要借錢給人; 因為債款放了出去,往往不但丟了本錢,而且還失去了朋友; 向人告貸的結果,容易養成因循懶惰的習慣。
[英]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輕松與隨和,奇妙地榮耀最為適合于一顆強健和大方的靈魂。
[法]蒙田 《隨筆集》
對眾人一視同仁,對少數人推心置腹,對任何人不要虧負; 在能力上你應當能和你的敵人抗衡,但不要因為爭強好勝而炫耀你的才干; 對于你的朋友,你應該開誠相與; 寧可被人責備你樸訥寡言,不要讓人嗔怪你多言僨事。
[英]莎士比亞《終成眷屬》
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要有憑有據才能作準。為人處世,這是頭一條金科玉律。
[英]狄更斯 《遠大前程》
小事也要認真細致,做到無可挑剔。小事做不來,大事豈能做得好?
[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語》
做事遇到風險,退讓比硬頂更穩妥。
[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大樹和蘆葦》
你自己和你所有的一切,倘不拿出來貢獻于人世,僅僅一個人獨善其身,那實在是一種浪費。
[英]莎士比亞《一報還一報》
在下決心以前,猶豫也許是必要的。然而,一旦下了決心,就應該一直往前走。
[日]石川達三《敞開的門》
你跨著大步走路,也該先看看你自己的腿有多長。
[意]維爾加《杰蘇阿多工匠老爺》
急求速成是必須謹慎的,須知狼吞虎咽將令人消化不良。
[英]弗·培根 《人生論·論迅速》
苦苦地去做根本就不可能辦到的事,會帶來混亂和苦惱。
[英]狄更斯《圣誕故事集》
不,我的好朋友們,不要用你們的悲哀使冷酷的命運在暗中竊笑; 我們應該用處之泰然的態度,報復命運加于我們的凌辱。
[英]莎士比亞《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
什么地位! 什么面子! 多少愚人為了你這虛偽的外表而凜然生畏,多少聰明人為了它而俯首貼服! 可是,不一定出角的才是魔鬼呢。
[英]莎士比亞《一報還一報》
……最可憐的是,這種身敗名裂的可怕的前車之鑒,卻不曾使后來的人知道警戒,仍舊一個個如蟻附羶, 至死不悟, 真可令人嘆息。
[英]莎士比亞《終成眷屬》
一個偉大的人物開始咆哮的時候,就是勢窮力迫、快要墜下陷阱的預兆。……一個發怒的人,總是疏于自衛的。
[英]莎士比亞《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
你們現在的行動,都是出于一時的氣憤,就像縱虎出柙一樣,當你們自悔孟浪的時候,再要把笨重的鉛塊系在虎腳上就來不及了。
[英]莎士比亞《科利奧蘭納斯》
怒氣就像一匹烈性的馬,如果由它的性子,就會使它自己筋疲力盡。
[英]莎士比亞《亨利八世》
當理性的顧慮全然為倔強的意志所蔑棄的時候,一切忠告都等于白說。
[英]莎士比亞《查理二世》
能夠懺悔的人,無論天上人間都可以不咎既往。上帝的憤怒也會因為懺悔而平息的。
[英]莎士比亞《維洛那二紳士》
一個大車輪滾下山坡的時候,你千萬不要抓住它,免得跟它一起滾下去,跌斷了你的頭頸; 可是你要是看見它上山去,那么讓它拖著你一起去吧。
[英]莎士比亞 《李爾王》
橫沖直撞只是個粗夫,以逸待勞才算真有經驗的戰士。
[英]莎士比亞《亨利五世》
誰要是急于生起一場旺火來,必須先用柔弱的草稈點燃。
[英]莎士比亞 《裘力斯·愷撒》
你有的是一副堂堂的七尺之軀,有的是熱情和智慧,你卻不知道把它們好好利用,這豈不是辜負了你的七尺之軀,辜負了你的熱情和智慧?你的堂堂的儀表不過是一尊蠟像,沒有一點男子漢的血氣;你的山盟海誓都是些空虛的謊語,殺害你所發誓珍愛的情人; 你的智慧不知道指示你的行動,駕御你的感情,它已經變成了愚妄的謬見,正像裝在一個笨拙的兵士的槍膛里的火藥,本來是自衛的武器,因為不懂得點燃的方法,反而毀損了自己的肢體。
[英]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
……越是有利益的事情,越要裝著不把這種利益放在心上。
[英]莎士比亞《泰爾親王配力克全斯》
誰要是知道君王們的一舉一動,與其把它們泄露出來,還是保持隱秘的好; 因為重新揭發的罪惡就像飄風一樣,當它向田野吹散的時候,會把灰塵吹進別人的眼里;這就是給那雙疼痛的眼睛的一個教訓: 使它們在飄風過去后,明察四方,設法阻擋那傷害自己的氣流。
[英]莎士比亞《泰爾親王配力克里斯》
只有謙恭的言語才可以挽回形勢。
[英]莎士比亞《科利奧蘭納斯》
不要來批怒龍的逆鱗。
[英]莎士比亞 《李爾王》
寧可和初生的幼獅嬉戲,不要玩弄一頭瀕死的老獅。
[英]莎士比亞《安東尼與克利奧佩特斯》
行為往往勝于雄辯,愚人的眼睛是比他們的耳朵聰明得多的。
[英]莎士比亞《科利奧蘭納斯》
……舌頭往往是敗事的禍根。不說什么,不做什么,不知道什么,也沒有什么,就可以使你受用不了什么。
[英]莎士比亞《終成眷屬》
把壞消息告訴人家,即使誠實不虛,不是一件好事,悅耳的喜訊不妨極口渲染,不幸的噩耗還是緘口不言,讓那身受的人自己感到的好。
[英]莎士比亞《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
……萬事總須權衡利害,不能但問良心。
[英]莎士比亞《雅典的泰門》
一個人要是看輕了自己的根本,難免做出一些越限逾分的事來; 枝葉脫離了枝干,跟著也要萎謝,到后來只好讓人當作枯柴而付之一炬。
[英]莎士比亞《李爾王》
一切美好的外表將被認為是掩飾奸惡的面具; 它不是天然生就,而是為要欺騙婦女而套上去的。
[英]莎士比亞《辛白林》
……避免已經起來的福患,比之追問它怎么發生要安全些。
[英]莎士比亞《冬天的故事》
聰明人決不袖手閑坐,嗟嘆他們的不幸; 他們總是立刻起來,防御當前的禍患。
[英]莎士比亞《查理二世》
造橋只要量著河身的闊度就成,何必過分鋪張呢?做事情也只要按照事實上的需要;凡是能夠幫助你達到目的的,就是你所應該采取的手段。
[英]莎士比亞《無事生非》
桀驁不馴的結果一定十分悲慘。
[英]莎士比亞《錯誤的喜劇》
……意志是無限的,實行起來就有許多不可能; 欲望是無窮的,行為卻必須受制于種種束縛。
[英]莎士比亞《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
我唯一的信賴,是我的坦白的胸懷; 問心無愧,就能堅強。
[英]莎士比亞《亨利六世》 中篇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春秋)老聃《老子·四十四章》
其安易持; 其未兆易謀; 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春秋)老聃《老子·六十四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戰國)孟軻《孟子·梁惠王上》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春秋)老聃《老子·六十三章》
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春秋)孔丘《論語·陽貨第十七》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春秋)老聃《老子·四十三章》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春秋)孔丘《論語·衛靈公第十五》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春秋)老聃《老子·二十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春秋)老聃《老子·八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常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春秋)老聃《老子·九章》
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
(春秋)孔丘《論語·為政篇第二》
與物窮者,物入焉;與物且者,其身之不能容,焉能容人! 不能容人者無親,無親者盡人。兵莫憯于志,鏌铘為下; 寇莫大于陰陽,無所逃于天地之間。非陰陽賊之,心則使之也。
(戰國)莊周《莊子·庚桑楚》
陽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陽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 其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 陽子曰: “弟子記之: 行賢而去自賢之行,安往而不愛哉!”
(戰國)莊周《莊子·山木》
方舟而濟于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煸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于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人能虛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戰國)莊周《莊子·山木》
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篋衍,巾以文繡,尸祝齊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
(戰國)莊周《莊子·天運》
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 虛靜無事,以暗見疵。
(戰國) 韓非 《主道》
削株無遺根,無與禍鄰,禍乃不存。
(戰國) 韓非 《初見秦》
能除患,則為福;不能除患,則為賊。
(戰國) 荀況 《大略》
不知其子,視其友;不知其君,視其左右。
(戰國) 荀況 《性惡》
凡人之取也,所欲未嘗粹而來也; 其去也,所惡未嘗粹而往也。故,人之動,而不可以不與權具。
(戰國) 荀況 《正名》
無稽之言,不見不行,不聞之謀,君子慎之。
(戰國) 荀況 《正名》
坎井之蛙,不可與語東海之樂。溝中之瘠,則未足與及王者之制也。語曰:“淺不足與測深,愚不足與謀知。”
(戰國) 荀況 《正論》
波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于其心,害于其政;發于其政,害于其事。
(戰國)孟軻《孟子·公孫丑》
忠臣事君也,計功而受賞,不為茍得;積力而受官,不貪爵祿。其所能者,受之勿辭也;其所不能者,與之勿喜也。辭所能則匿,欲所不能則惑; 辭所不能而受聽能則得,無損墮之勢,而無不勝之任矣。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
詘寸而伸尺,圣人為之; 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
(西漢)劉安《淮南子·氾論訓》
智者不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害遠而名彰也。
(漢) 韓嬰《韓詩外傳》
不觀大義者,不知生之不足貪也; 不聞大言者,不知天下之不足利也。
(西漢)劉安《淮南子·精神訓》
論人之道,貴則觀其所舉,富則觀其所施,窮則觀其所不受,賤則觀其所不為,貧則觀其所不取。視其患難,以知其勇;動以喜樂,以觀其守; 委以財貨,以論其仁; 振以恐懼,以知其節,則人情備矣。
(西漢)劉安《淮南子·氾論訓》
舉世而譽之,不加勸; 舉世而非之,不加詛。
(西漢)劉安《淮南子·俶真訓》
耀蟬者,務在明其火;釣魚者,務在芳其餌。明其火者,所以耀而致之也,芳其餌者,所以誘而利之也,欲致魚者先通水,欲致鳥者先樹木。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好弋者先具繳與矰,好魚者先具罟與罛,未有無其具而得其利。
(西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
發一端,散無竟; 周八極,總一管,謂之心。見本而知末,觀指而睹歸,執一而應萬,握要而治詳,謂之術。居知所為,行知所之,事知所秉,動知所由,謂之道。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
圣人謹小慎微,動不失時; 百射重戒,禍乃不滋; 計福勿及,慮禍過之。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
人皆務于救患之備,而莫能知肢患無生。夫使患無生,易于救患;而莫能加務焉,則未可與言術也。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
事或欲之,適足以失之; 或避之,適足以就之。
(西漢)劉安《淮南子·氾論訓》
事者難成而易敗也,名者難立而易廢也。千里之堤,以螻蟻之穴漏; 百尋之屋,以突隙之煙焚。堯戒曰: “戰戰栗栗,日慎一日。”
(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
木之大者害其條,水之大者害其深。有智而無術,雖鉆之不通;有百技而無一道,雖得之弗能守。
(西漢)劉安《淮南子·詮言訓》
魯人善制冠,妻善織履,往徙于越而大困窮。以其所修而游不用之鄉,譬若樹荷山上,而蓄火井中。操釣上山,揭斧而入淵,欲得所求,難也。
(西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
既知退而知進兮,亦能剛亦能柔。
(唐) 楊炯 《祭汾陰公文》
堅而必斷,剛則必折。萬事之中,“忍”字為上。
(唐)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天寶下》載王守和語
與其樹黨,不若修身; 與其收恩,不如秉直。
《舊唐書·鄭畋傳》
處世忌太潔,圣人貴藏輝。
(唐) 李白 《沐浴子》
圣人能與人道,不能與人志。
(唐) 皮日休 《皮子文藪·簏門陷書六十篇》
智者不為愚者謀,勇者不為怯者死。
(唐) 陳子昂 《答制問事·明必得賢科》
人生須廣大,勿作井中蛙。
(宋) 陸游《自詒》
在上不驕,在下不諂; 此進退之中道也。
(宋)王安石《上龔舍人書》
可以求,可以無求,求多辱。可以交,可以無交,交多濫。可以毀,可以無毀,毀多怨。可以譽,可以無譽,譽多諂。
(宋)鄒浩引自《宋元學案》
知行知止唯賢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宋)邵雍《代書寄前洛陽簿陸剛叔秘校》
屈己者,能處眾; 好勝者,必遇敵。
(宋)林逋 《省心錄》
積金帛而為富,不如廣藝文而為富;據權位而為貴,不如守道德而為貴。
(宋) 晁迥《法藏碎金錄》
爽口之物少茹,爽心之行少慮,爽意之言少語,爽身之事少做。
(宋)邵雍《擊壤集·爽口吟》
不面謁人,省其疲于應接; 不輕寄書,省其困于裁答; 不乞求人看顧,省其難于區處。
(明)呂坤《呻吟語·應務》
市恩不如報德之為厚,雪忿不如忍恥之為高,邀譽不如逃名之為適,矯情不如直節之為真。
(明) 洪應明 《菜根譚》
處人之難處者,正不必厲聲色與之辯是非、較長短,惟謹于自修,愈謙愈約,彼將自服。
(明) 薛瑄《讀書錄》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明) 洪應明 《菜根譚》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明) 吳承恩《西游記》
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 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明) 洪應明《菜根譚》
處人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處事不可任己見,要悉事之理。
(明)呂坤《呻吟語·應務》
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寬,使人無不平之嘆; 身后的惠澤要流得久,使人有不匱之思。
(明) 洪應明 《菜根譚》
士君子處權門要路,操履要嚴明,心氣要和易,毋少隨而近腥膻之黨,亦毋過激而犯蜂蠆之毒。
(明) 洪應明《菜根譚》
君子與人共事,當公人己而不私。茍事之成,不必功之出自我也;不幸而敗,不必咎之歸諸人也。
(明)呂坤《呻吟語·應務》
處世以譏訕為第一病痛。
(明)呂坤《呻吟語·修身》
凡人處世,必須奮志專精,學一技藝,然后可以立身立家。
(明) 陳藎《修慝余編》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 依阿權勢者,凄涼萬古。
(明) 洪應明《菜根譚》
和而敬,敬而和,處眾之道。
(明) 薛瑄《讀書錄》
寧讓人,勿使人讓我;寧容人,勿使人容我; 寧吃人虧,勿使人吃我虧; 寧受人氣,勿使人受我氣。
(明) 楊繼盛《遺囑》
處世而欲人感恩,便為斂怨之道; 遇事而為人除害,即是導利之機。
(明) 洪應明 《菜根譚》
柔勝剛,訥止辯,讓愧爭,謙伏傲。是故退者得常倍,進者失常倍。
(明)呂坤《呻吟語·應務》
處世不宜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 作事不宜令人厭,亦不宜令人喜。
(明)洪應明 《菜根譚》
處人之道,心厚而氣和,不獨待君子,即待小人亦然。
(明) 孫奇逢《歲寒集》
處世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
(明)洪應明《菜根譚》
人之與我同者,吾不可不知其短; 人之與我異者,吾不可不知其長;人之與我諧者,吾固厚以結之;人之與我有隙者,吾亦寬以容之。
(清)左宗棠《左宗棠全集·書牘》
凡事,當極不好處,宜向好處想; 當極好處,宜向不好處想。
(清) 張廷玉 《澄懷園語》
君子之處世也,甘惡衣粗食,甘難苦勞動,斯可以無失矣。
(清)李塨《顏習齋先生年譜》載顏元語
不近人情,舉世皆畏途; 不察物情,一生俱夢境。
(清) 石成金《傳家寶》
稚氣的話,說說并不要緊,稚氣能找到真朋友,但也能上人家的當,受害。
魯迅《致蕭軍、蕭紅》
抱行政野心的人最靠不住,捧他上了臺,自己未必有多大好處;仿佛洋車夫辛辛苦苦把坐車人拉到了飯店,依然拖著空車子吃西風,別想跟他進去吃。
錢鐘書 《圍城》
以學,以體驗為處世。以處世為學,為體驗。如此自當無往而不自如,無往而不有所悟。
張申府《所思》
一個懂得處世之道的所謂有修養的人,也無非是一個懂得和談得來的人多談,和談不來的人保持一個和平淡遠的距離的人; 他不為對方對自己不友好而不高興,也不勉強自己去迎合別人。
羅蘭《羅蘭小語》
如果每一個人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先想到別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那么,這個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歡樂與和氣,而且可以減少很多悲劇和恨事。
羅蘭 《羅蘭小語》
上一篇:關于善惡的名言名句大全
下一篇:關于夫妻的名言名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