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心靜則明,水止乃能照物。
【出處】
《圍爐夜話》。
【譯文】
心中寧靜,就自然明澈,如同平靜的水面能夠映照出景物一樣。
【賞析與啟迪】
“靜”不僅是一種養生之道,也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智慧。這恰如一汪清澈的湖水只有在平靜時,才能映出周圍群山的倒影。如果水波奔騰涌動,那就只能聽到自己的響聲,而無法映出天上的星月和地上的山峰。同樣,一個人只有內心寧靜,才能涵養自己的心智,浮躁不安只能使自己變得無知淺陋。
就學習知識而言,集中精力、專心致志,是一個人學有所成的前提。如果心浮氣躁,朝三暮四,又怎么可能有所收獲和進步呢?
現實中,一些家庭環境和校園環境優越的城市學生,學習成績卻遠不如那些家境貧寒、學習環境簡陋的農村學生,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心境的不同。相比農村,城市的物質文化生活更為豐富,有的學生無法抗拒紛繁復雜的外界誘惑,心情躁動不安,把主要精力浪費在各種娛樂上,以致耽誤了學習。農村學生則不同。許多學生從小就養成勤奮刻苦的作風,心無旁騖,潛心學習,自然學習效果也就勝人一籌了。
上一篇:《心虛則眾欲不生。》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飄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