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積德不傾擇交不敗,讀書不賤守田不饑。
【譯注】
積德行善就會身正不怕影子斜,有選擇性地結交朋友就會立于不敗之地;認真讀書就不會永遠貧賤,不廢耕田就不會饑餓。
輯自《黟縣民間古楹聯集萃》。
【感悟】
此聯在警示人們,處世要積德,交友應選擇,欲想不低賤必須把書念,終生不挨餓,就得種好田。全聯由四個排比構成,一氣呵成,表達了強烈的思想感情。
【故事鏈接】
在徽州人崇文重教的社會風尚中,對當代社會教育起碼有三點啟示:一是注重家庭教育的熏陶作用,如“養兒不讀書,不如養窩豬”;二是注重均衡教育,如“十戶之村,不廢誦讀”;三是注重官民結合辦教育,機構眾多,形式多樣。如府(州)學、具學、書院、社學、村塾、家塾、學館、義學等等。因此,才有徽州歷史上眾多科舉入仕者,呈現出“一門九進士,十里四翰林”的現象。當前,我國提出要形成學習型社會,最終落腳點是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文化素質,如何辦教育?從古徽州崇文重教的社會風尚中可以受到諸多的啟發。
古徽州為官重德的價值取向從多方面給我們的啟示:一是加強干部隊伍廉政建設思想教育是前提。古徽州的許多為官者之所以能夠做到清政廉潔,主要是受了儒家仁愛學說和禮義廉政思想的教育。當代干部隊伍的廉政建設,首要的還是加強思想教育,要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教育我們的干部,要使他們從思想上明白是非標準,從行動上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二是加強干部隊伍廉政建設,嚴格自律是根本。古徽州的清官廉史之所以能夠為官重德,主要是自己內心所確定的成為清官的信念所支撐,所以,廉政建設中,一定要使我們的干部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嚴格自律要求,從內心世界能夠做到自重、自愛、自省、自勵。
【延伸閱讀】
“業儒”出身的商人,在經營活動中,多以儒道經商。這是徽商舍小利而謀大利,從而迅速起家的個中“奧妙”所在。徽商自幼受儒學教育,儒家的一些道德說教,成了日后他們立身行事的指南。因此,他們能“以誠待人”、“以信接物”、“以義為利”。當然這些“誠”、“信”、“義”,是他們求得“快快發財”、“一本萬利”的手段。但以儒術建立起來的商業道德,利于生意興隆和發財致富是不容置疑的。
上一篇:《資質穎敏,苦志讀書者,眾加獎勵》原文解讀|譯文|感想
下一篇:《孝友恭儉,性端愨,然諾必矜》原文解讀|譯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