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心虛①則眾欲不生。
【出處】
《道德真經廣圣義·卷二十七》,作者杜光庭,唐朝人,道士,著有《廣成集》、《道德真經廣圣義》等。
【注釋】
①虛:道教語,指不存雜念的思想境界。
【譯文】
心態寧靜無雜念,各種欲望就不會產生。
【賞析與啟迪】
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會體驗喜、怒、哀、樂、憂、傷、悲的感受。
有欲望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它如永不停息的發動機,推動社會進步;它又是永不滿足的怪獸,吞噬人的靈魂。由于生存壓力和物質利益的誘惑,越來越多的人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很少關注自己的內在修養。其結果是靈魂日趨萎縮和空虛,只剩下一個在世界上忙碌不已的軀體。
人的高貴之處在于心靈的純潔美好,高尚的精神生活永遠是人一生的追求。人一旦有了寧靜的內心世界,就會感覺到生活充實與快樂,那些曾經的奢求、貪欲和雜念,終將煙消云散。
上一篇:《心能辨是非,處事方能決斷;人不忘廉恥,立身自不卑污。》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心靜則明,水止乃能照物。》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