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余家徽郡萬山之中,不通行旅,不諳圖集,土狹人稠,業多為商。自袞至徐,歸心迫切,前路渺茫,苦于詢問,乃惕然興感,恐天下之人如余厄于歧路者多也。
【譯注】
我們老家徽州在群山之中,道路不通,鄉人又不知道圖集,地少人多,大多數118人經商。我從袞州到徐州,歸心似箭,對前面的路知之甚少,苦苦詢問,因此大發感慨,擔心天下人都像我一樣陷于不認識路的困境。
輯自黃汴:《天下水陸路程》。
【感悟】
黃汴因為在經商途中深受不認識路之苦,所以立志寫下《天下水陸路程》這本書,以方便后來之人。可見,他雖然是一介商人,但是也有心懷天下、心懷蒼生的氣概。
【故事鏈接】
最早的一部“路程”圖記是明代徽州人黃汴為商賈、士子科舉而編的,刻于隆慶四年(1570年)的《一統路程圖記》又名《圖注水陸路程圖》、《天下水陸路程》。之后的路程書大多遵循此書的基本內容和框架。黃汴編纂這部圖記的原因在《一統路程圖記》序論中有過詳細闡述:“余家徽郡萬山之中,不通行旅,不諳圖集,土狹人稠,業多為商。自袞至徐,歸心迫切,前路渺茫,苦于詢問,乃惕然興感,恐天下之人如余厄于歧路者多也。”(黃汴《天下水陸路程》)正是有了這樣的理想,黃汴便開始收集資料,“得程圖數家,于是窮其聞見,考其異同,反復校勘,積二十七年始成帙”(黃汴《天下水陸路程》)。這部圖記共分為八卷,分別是北京至十三省水陸路,南京至十三省水陸路,兩京、各省至所屬府水陸路,以及各邊路,江北水路,江北陸路,江南水路,江南陸路(黃汴《天下水陸路程》)。從總體上看,是以明代的兩京向四面八方伸延,這些水陸路程幾乎涵蓋了淮安、瓜州、揚州、徐州、蘇州、杭州、松江、衡州、贛州所有重要的商業城市。另外由于作者是安徽人,所以徽州路程分布也較多,如有祁門縣至湖口縣水路、江西由休寧縣至浙江水路、蘇州府由廣德州至徽州府水陸路、徽州府至崇安縣路、徽州府至湖廣城路、黔縣至南京路、休寧縣由幾村至揚州府水陸路等等(陳學文《明清徽學發展新趨勢的一個例證——評黃汴與一統路程圖記》),這些都表明了當時的徽州在全國經濟上的重要地位。
【延伸閱讀】
王文典,現代著名實業家,遂安芹川人。東文專修科畢業。早年參加辛亥革命,反對袁世凱復辟。曾任中俄交涉專門委員長、全國商會聯合副會長、全國國貨提倡總會會長、京師總商會會長。主張關稅自主,修改不平等條約,退還庚子賠款,收回中東鐵路。提倡使用國貨,實業救國。創辦了物華鐵機織綢廠、蘇州電氣廠、海外貿易隆泉公司。他重視教育文化事業,創辦了南洋女子大學。曾建議教育部添設世界語一科,1912年還與蔡元培發起建立世界語學校。
上一篇:《中丞祿賜不太薄,何以使橐枵然乃爾?然藉令若問我何以視行賈時廬產益損?即我何以應之,且富吾力自能得,不欲用是遺兒子輩,兒子能貴我,我自不知貴耳?》原文解讀|譯文|感想
下一篇:《不與疆吏交一牘上前所陳奏,或有所論薦,非宣示,終不以告人,雖家人子弟不聞不知》原文解讀|譯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