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心能辨是非,處事方能決斷;人不忘廉恥①,立身自不卑污②。
【出處】
《圍爐夜話》。
【注釋】
①廉恥:廉,清正廉潔;恥,可恥、恥辱。古人將忠、孝、節、義、禮、儀、廉、恥,作為基本的道德標準。②卑污:人格低下為卑,貪污受賄為污。
【譯文】
對是非對錯能夠有正確的評判,處理事情就能堅決果斷;時時不忘廉恥之心,就不會做出品行低下的事情。
【賞析與啟迪】
一個人只有具備正確的判斷力,才會有果斷的決斷力。而正確的判斷力來自于對是非的正確把握。凡與事物的發展規律相一致,符合社會發展要求和法律規定的,就應該堅持;凡逆歷史潮流而動,違背社會公德和法律準繩的,就應該摒棄。
一個人有了正確的是非觀念,就能看清自己的缺點錯誤,找到和別人的差距,內心就會產生追求上進的強烈愿望,行動上也就有了明確方向。這樣一來,自然會使自己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可以不去計較,但遇到大是大非的問題就千萬不能馬虎,尤其是涉及道義和法規方面的時候,更需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立場。
同學們雖然涉世未深,介入社會生活的程度也比較淺,但并不表示不需要是非觀念,恰恰相反,一個人只有從青少年時代就知廉恥、明是非,才能穩健地走好今后的人生之路。
上一篇:《心稍怠荒,便思勝似我的人,則精神自奮。》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心虛則眾欲不生。》譯文與賞析